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365新闻阅读

(2024-01-19 16:33:05)
标签:

365

大英博物馆

“龙纹琉璃砖”

苏州

“南翔不爱吃饭”

  “当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被它的巧夺天工所惊艳,400多年前、屋顶的一块砖,竟然能做得如此美轮美奂”,这个中秋(2023年中秋节),令众多网友们惊艳的是苏州小伙“南翔不爱吃饭”把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华龙纹砖做成了月饼,他告诉记者,想以自己的方式带它“回家”,“这个中秋节,如果可以做一款中华龙纹琉璃砖样式的月饼,对于流失在外的中国文物来说,或许也算是另一种团圆吧”!

  “通过3D打印,把中华龙纹砖做成月饼”

 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人们都知道,“龙纹琉璃砖”是馆内的一件“标志性”中国文物,在“中国馆”展示着一套“四龙璧”,官方名称为“龙纹琉璃砖”,世界各地的访(游)客们来到“中国馆”,大多数人们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故),“它曾是山西寺庙屋脊上的装饰品,于20世纪初清末民初年间被敲裂盗取,随后被排列成壁板而收藏,至2006年,有收藏家拍卖所得,并赠给大英博物馆,目前存放在馆内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

  “这组砖由二十块珐华彩釉面高浮雕明代陶砖构成,宽2.44米,每排高39厘米,厚12.7厘米,刻有四条充满活力的蓝黄釉山爪龙在莲花与牡丹之间穿行嬉戏,整体腾龙威猛,莲花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珐华彩藏品,其中,黄色的龙朝南装饰在一个屋脊上,蓝色的则朝北放置,这些颜色和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阴阳相互调和的信仰,在传统文化里,龙司雨水,负责掌管水界,所以,纹饰原意是保护建筑免于火患”!

  “美食狂热爱好者“南翔不爱吃饭”是一位苏州小伙,靠复刻“宫廷御菜”在全网走红后,在亲近传统文化,制作不可能完成的美食道路上越走越远,美食视频越来越“不靠谱”:“复原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的冷香丸、“千红一窟”神仙茶、承包藕塘采藕丝做龙泉印泥、复原2011年热播的经典影视剧《甄嬛传》里安陵容的息肌丸……由于复原传统美食难度大,视频拍摄制作周期长,网友们一边整天调侃“等着看他翻车”,担心他“破产”又不敢催更,慢慢坐等更新,2023年中秋、国庆长假之际,“南翔不爱吃饭”又盯上了“复原”一款特殊的月饼”!

  “之前由自媒体人打造的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刷屏,引发网友们感叹,“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更掀起网友们的创作潮流,采访中,“南翔不爱吃饭”告诉记者,“看了这个短片,有了新的创意”!

  “《龙纹琉璃砖》一片中,与中华琉璃龙纹砖隔着玻璃相望,让他有了以另一种形式让文物“回家”的想法,“其实,并没有去大英博物馆,只是借助展示墙拍摄完成,你真地很难想象,这么细致的雕琢,400年前的工匠们是如何靠纯手工把它们做出来的”,在古代,龙纹琉璃砖需要精细打磨才能完成,短时间内,“南翔不爱吃饭”选择借助3D打印技术,通过对龙纹琉璃砖的构造研究、拆解,再对它重新进行组织建模并复原”!

  “又“翻车”了,最终面塑还原细节”

“听上去简单,光这一条龙,就得三、四天工期才能完成”,和师傅们连续赶工一周,拿到3D建模,接下来把模型送去工厂3D打印,打印好的主体寄到广东翻模,7天之后,拿到制作龙纹月饼的模具,在制作脱模过程中,再次遇到难题,“龙头上太多细节了,都是沟沟壑壑的,后来发现,根本脱不下来”,根据原图来看,整面砖有四种颜色,用直接做好的桃山皮,加入可食用色素,分别调制成白蓝黑黄四种颜色的面团,再按照对应颜色填进模具里,做成琉璃砖上的龙纹花式”!

  “但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龙头上的眼睛、牙齿、胡须、龙角、鬃毛,每一样都是不同颜色,还非常细小,稍不注意,就会填错颜色,一条龙就填了整个晚上,再用桃山皮包五仁馅儿做底,填好之后,再用模具压紧,这样就能做出琉璃月饼了”,网友们“期待”的“翻车”视频又来了,做出来的月饼并不理想,有些细节根本做不出来,“南翔”表示,“原来以为,可以靠现代科技、缩小技术难度,脱模下来的地方,细看十分粗糙,看来有些技术无法被科技取代”!

  “单纯靠模具做不出来,“南翔”请擅长中式甜品的师傅帮忙,最后选择用非遗面塑来还原,为了方便塑形和保存,龙纹就用翻糖面来捏制,师徒二人,从树叶到花瓣,从祥云到龙身上的每一片鳞片,全部对照原图1:1还原,经历三天两夜,也引发了不少网友们的共鸣,“真地好厉害,佩服”,“龙纹砖兄弟,山西老乡们等你回家”!

  “制作完成的月饼是五仁馅儿的,“南翔”透露,辛苦完成的,目前,上了胶保护起来、舍不得吃,“过程再艰辛,制作过程中反而更心痛,不管怎么样,咱们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磨不灭、带不走”!

  “明代山西制作的龙纹琉璃砖是原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龙是中国古代吉祥如意和皇权的象征,传统上认为龙可以呼风唤雨,因而有防范火灾的寓意,山西在明代时期对琉璃技术的制作非常成熟,各种图案的装饰琉璃部件十分普遍,一组二十块釉面瓷砖,最初来自两座建筑物,由带有法华式装饰的粗陶制成,模制着充满活力的三爪龙(一条追逐着一颗燃烧的珍珠),在滚动的植物中嬉戏一一莲花和牡丹,在20世纪初,它们被排列成四排(或楣板),每排五块瓷砖形成一个屏风,这组文物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富商、慈善家何鸿卿爵士2006年在伦敦拍卖行、拍卖所得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收藏”!

  《扬子晚报.紫牛.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校对 盛媛媛、本文视频省略,本文综合摘自相关新闻报道和网络内容、本文部分配图均为原版配图、仅供参考!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19@365新闻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9@365网摘阅读
后一篇:19@365网摘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