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4@365新闻阅读

(2023-11-20 12:51:10)
标签:

365

年轻人们

入住养老院

“蹭老式消费”

新闻阅读

  “本文来自新浪网新闻、转自《上观新闻》报道”!

  上午九点半,苏州吴江区江陵康养中心三楼的活动室里,一堂老年心理课准时开课,讲课的老师张文雯20岁出头,穿着红马甲,扎着马尾辫,青春洋溢,她从焦虑情绪切入,讲到老年焦虑症和离退休综合征,听得台下的老人们连连点头,还有老人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故事,互动环节中,张文雯带着老人们玩“逛三园”、“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室里欢声笑语!

  私底下,很多老人们都叫张文雯“小张”,和其他心理老师们不同,张文雯和老人们同吃同住,前不久,张文雯通过层层筛选、成为志愿者,将为吴江区江陵康养中心的老人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为老服务,同时,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长,她可以兑换住宿资格和抵扣房租,平日里,张文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吴江区江陵康养中心!

  张文雯在给老人们上心理课  受访者供图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养老新模式的探索层出不穷,2017年,杭州滨江区就曾“试水”年轻人和老年人们共同居住的“多代同楼”项目,一度颇受欢迎,却难有后续,2019年,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发起“朝夕相伴老青互住”项目,同样聚焦“跨代社交”,可惜配对者寥寥,今年9月起,苏州康养集团探索提出“代际融合”项目,并在其下属的狮山怡养老年公寓、通安怡养老年公寓、江陵康养中心试点开展,目前,已有8名志愿者签约入住,张文雯是其中之一!

  当年轻人们住进养老院,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如何为老人们提供“情绪价值”?

   今年9月初,“刷到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短视频,骆薇心动了,今年25岁的骆薇是安徽宣城人,在苏州从事网络推广工作,当时,她的租房合同即将到期,正在寻找新住房,“房租太便宜了”,对骆薇这样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用志愿服务时间“抵扣房租”,吸引力很大,看到苏州康养集团发布的“代际融合”青年志愿者招募消息后,骆薇搜索了附近的养老院,发现狮山怡养老年公寓距离最近,于是,抓紧报了名,养老院距离骆薇上班的公司约为4公里,骑电动车通勤约为15分钟,距离适中,她平时加班不多,每个月15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完成难度不大,最重要是每月房租只需300元,非常划算!

  入住一个多月后,骆薇觉得体验还不错,她每次进出老年公寓,即便是不相熟的老人们,也会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让她很有“归属感”,老年公寓的安保措施相当严格,减少了她此前独居的不安全感,“之前面试时,家里人一直提醒我,总担心我被骗,住进来以后,他们反而放心了”,有时,骆薇和朋友们聊天,会引来对方羡慕的眼神,“你都提前过上退休生活了”!

  骆薇在陪老人们跳舞 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们想住养老院,难吗?苏州康养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钱晓岚认为,开展“代际融合”项目的难点之一是对志愿者们的筛选,一方面,类似项目有“隐患,要避免传销、非法集资等风险”,另一方面,志愿者们是否具有陪伴老人们的真心,很难通过短暂面试或测试环节进行准确评估,为此,他们设置了严格筛选过程,比如,无不良嗜好、有固定工作或学习单位、本地无住房、拥有为老服务爱心和责任心等基本要求,还包括工作单位证明、性格测试等多维度条件,同时,对于取得入住资格的志愿者们,各养老机构也会对他们的志愿服务时长及满意度进行考核,连续3个月不合格的将被取消资格!

  自从发布“代际融合”项目青年志愿者招募计划以来,苏州康养集团收到50多份申请简历,最终筛选出包括骆薇、张文雯在内的首批共8名志愿者,其中,骆薇因为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入选,张文雯则凭借专业能力脱颖而出,江陵康养中心工作人员跟记者开玩笑:“张老师还没来时,我们就把她的课程安排好了”,在他看来,张文雯曾参加过关爱老人的志愿服务项目,又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是很合适的招募对象!

  陪伴:记者和骆薇的采访约在晚上七点半,最近,骆薇的作息变得相当规律,工作日的晚上,她一般五点半准时下班,回到老年公寓,简单吃个晚饭后,赶在六点半之前,去活动室陪老人们跳交谊舞,交谊舞持续约为1小时,骆薇陪伴跳舞的时间会被计入志愿服务时间!

  当天晚上,骆薇和舞伴夏伯伯配合默契,收获不少好评,骆薇入住狮山怡养老年公寓后的首次志愿服务便是陪夏伯伯跳交谊舞,那是她第一次跳交谊舞,略显羞涩,舞步时常有些杂乱,共舞次数多了,两人配合渐入佳境,如今,骆薇已成为夏伯伯的固定舞伴,很多跳舞的老人们对骆薇称赞有加,骆薇到来后,舞蹈室的很多陈列都井井有条起来,就连“墙上歪倒的标语也被全部扶正了”!

  等待骆薇跳舞的间隙,记者无意中“闯入”了几位老人们的饭后茶话会,起初,有一位阿姨问起记者,智能手环的操作问题,得到解答后,又拉着记者陪她们聊天,有的阿姨认真准备了发言稿,向大家分享每天的国内外新闻,这是他们茶话会的固定环节,目的是了解每日资讯,后来,记者和骆薇聊起这个“小插曲”,“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骆薇说,她不仅可以陪老年人们散步、聊天,还能辅导老年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乐器等!

  老人们最怕寂寞,希望有更多人陪他们聊天,有更丰富活动可以参与,年轻人们的参与可以给为老服务增添很多不同元素,张文雯给老人们上心理课,带他们做游戏,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很多老人们评价她的心理课,第一反应都是“开心”!

  在通安怡养老年公寓,志愿者们参与最多的是陪伴类志愿服务,志愿者张瑾告诉记者,有的老人性格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会采用一对一陪伴形式,陪老人聊天、看电视,纾缓情绪,前段时间,一位陈伯伯感冒了,对工作人员们“突如其来的关心非常敏感,有时会发脾气”,张瑾平时和陈伯伯关系不错,主动以志愿服务名义陪伴老人,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翻相册,老人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张瑾脾气好,总是乐呵呵的,很多老人们都喜欢她,目前,她已累积了4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张瑾和老人们一起制作手工灯笼 受访者供图

  不仅老年人们需要陪伴,住进养老院的年轻人们同样希望从陪伴中获取“情绪价值”,骆薇来自安徽,张瑾是江西人,两人都是毕业到苏州工作,在当地的朋友不算多,平日里连周末也没有太多社交活动,对她们来说,参加养老院的活动,既能从陪伴老人中获得满足,也能扩充他们自身的“社交圈”!

  “冲突:同住一个屋檐下,冲突有时难以避免,骆薇之前有一个室友,是一个临时居住的工作人员,两个同龄人经常聊一些共同话题,有一次,两人一起出去唱歌,回来已过半夜12点,但兴奋之情难抑,一时音量大了些,惊扰到了隔壁房间的老人,老人睡眠本来就浅,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我们感觉特别愧疚,专程买了水果去跟老人道歉,从那以后在房间里都轻手轻脚的”,骆薇说,所幸,后来,老人不打算追究,事态也没有扩大,只不过,机构严格执行考核,骆薇的考核单上还是被记下了一笔”!

  “此前,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曾“试水”类似的年轻人与老年人们“跨代社交”项目,倡导社区有独立住房的独居老人们为街道内刚来杭州打拼、需要租房的年轻人们提供居住地,年轻人们为老年人们提供简单生活协助和夜间照料,可惜,具体操作过程中,推进困难,究其原因,这种模式对“硬件”配套要求高,须有一套、至少两室一厅的住所,老人们眼光也高,对同住年轻人们的职业、工作场所、甚至相貌、脾气都有很具体的要求,一年下来,配对者寥寥,第一对试验者在试住一周后就宣告散伙”!

  “相比之下,苏州的“代际融合”项目尽可能“规避了同住场景下的潜在冲突”,更侧重于探索“代际”群体之间的互助服务,搭建资源联动的共享社区,比如,由苏州康养集团来负责志愿者们的筛选和考核,并将志愿者们的日常生活和参与服务作出区分等,在张文雯和张瑾居住的养老院中,床位相对充足,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住在不同楼层,减少了双方因作息习惯、生活起居等不同而产生冲突的可能性”!

  所谓“代际融合”也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志愿者们刚进入机构内会有陌生感,老人们也会觉得,有年轻人们住进来是好事,但平时交流算不上很多,有一次下大雨,骆薇穿着雨披回来,很多老人们都没认出她来,以为来了陌生人,张文雯还在努力将参加心理课的老人们的名字和脸作对应,想要认识更多的伯伯和阿姨们,成为他们的“小朋友”,张瑾陪伴老人们的时间较多,但参加集体活动相对较少,下一步,她也想通过参与更多活动来结识更多“长者朋友”们!

  今年中秋节,张瑾给老人们发放月饼受访者供图

  记者还听到一些关于志愿服务时间的抱怨,现在的时长认定采用签到制,一般需要提前报备,然后会有工作人员进行签到和认定,但这样的流程难免有些刻板,刚开始还好,如果有些特殊情况,可能变成“赶KPI式凑时长”,有人提出,“如果恰好碰到老人找我聊天,或参与他们的活动,是否可以先打个卡,后续通过相应机制灵活认定”?目前,苏州康养集团下属各养老机构已在收集志愿者们及机构长者们的意见,避免出现“打卡式”“程式化”服务,将不断优化志愿者服务考评流程!

“前路:年轻人们住进养老院,能给养老院带来新想法与活力,自然是多方共赢的好事,但他们想要真正融入养老院,可能还得费一番功夫,骆薇的想法是从调整作息时间开始,最近,她在努力坚持早睡早起,“尽量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她还计划参加更多活动,例如,早上8点的跳操和晚上6点的茶话会,“尝试融入阿姨们的生活”,如果有机会,她很想尝试组织和策划一些新活动,像带领老人们玩互动游戏等,但她有些担心,光靠她一个人,可能能力不够”!

  在通安怡养老年公寓,除张瑾外,其他4位都是中学老师,他们需要在时间分配上达成更默契配合,由于平日里工作忙,导致大家经常周末有空就“一股脑儿”地都去搞活动,有工作人员调侃,“老人们都不够了”!

  目前,“代际融合”项目开展基本达到预期,不过,由于加入时间不长,志愿者们目前还是以参与各机构现有活动为主,主动组织的活动内容不是很多,接下来,苏州康养集团将和志愿者们增加沟通,希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主动策划一些新活动,尤其在活动设计创新性方面下功夫,进一步赋予养老生活新的内涵!

  “代际融合”需要更多年轻人们参与 受访者供图

  长期关注养老住房问题的研究者张逸萱提出,长远来看,“代际融合”项目想要持续开展,建立起各方受益的正向机制非常重要,“从我个人经历出发,年轻时容易因为一些挫折而内心破碎,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这种时候,如果能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前辈们交流一下,向他们寻求一些建议,年轻人们可能因此受益良多,我之前看到德国有一个类似案例,老年人们不仅可以传授他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供不错的建议”,张逸萱说!

  张逸萱的建议,苏州康养集团已有所尝试,钱晓岚表示,“代际融合”是苏州康养集团的长期实践课题,旨在通过建立多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充满幸福与活力的全龄社区场景,在项目试点开展的各个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服务的工作人员和生活“小秘书”等都是年轻人们,他们经常帮助老人“处理”手机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代际融合”,反过来,老人们也在积极回馈,比如,退休数学教师徐丽莉在狮山怡养老年公寓开设数独课,深受各方欢迎,下一步,老年公寓还计划组织“长者讲师团”,为年轻人们分享工作、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不久前,苏州康养集团提出打造中国式“多代屋”,探索“一老一小、打包解决”方案,计划将“托育照护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未来,不仅是年轻人们住进养老院,探索养老模式创新,思路不妨更打开一些,让“代际融合”更加灵活多样”!

  “本文标题为《青平:“蹭老式”消费出圈,年轻人越来越理性务实》、《中国青年报》官方发布”!

  近来,年轻人们的身影频频“闯”入老年生活场景,引发网络热议,“蹭老”一词本不受大众欢迎,但“蹭老式”消费却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们,去老年食堂尝味美价廉菜品,上老年大学学习插花,报“夕阳红”旅行团旅游……原本走在高消费与快生活前线的年轻人们爱上了“蹭老”,不少年轻人们表示,因为“陪伴式”经历或偶然一次消费体验,看到了老年消费场景与自己生活的“契合点”!

“蹭老式”消费给年轻人们带来了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商品与服务,在现代化装潢的老年食堂就餐,点餐台隔板干净透亮,点餐流程甚至有科技感,许多年轻人们感叹“味道超出预期,价格也很实惠、比外卖更适合的口味”,吃了放心,看了舒心,跟着老年团旅游,不少年轻人们将跟团经验制作成短视频,表示“没有社交压力、不用费心安排、也不用担心掉队,真好”!

  过去,大家对于老年消费存在“老气”的“刻板”印象,如今恰恰相反,“蹭老式”消费体现出老年消费的活力,更彰显出年轻人们理性务实的态度!

  追求美好生活的确应该理性务实,近年来,一些年轻人们入“名媛”群,“花钱购装富教程”等,便捷的小额借贷平台迎合、甚至刺激了部分年轻人们“先消费,再分期还贷”的观念,一些大学生们通过负债、借贷、维持超前消费,曾经一段时间内,消费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日常现象,甚至是时髦代名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追求品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有的人过度消费是心理空虚或压力的物质转移,过度消费不会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挥霍了生活积累,使自己的价值感再次降低而进入恶性循环,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最近的“蹭老式”消费,体现出当下年轻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更看重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不是通过攀比获得虚荣、通过跟风得到满足,他们不想要别人告诉自己、需要买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进行购买,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闯所言,“年轻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接触信息更为全面,消费选择上更趋理性”!

  作为社会代际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现象,“蹭老式”消费也是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之间交流的“双向纽带”,在人口老年化趋势下,老年群体将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适老化产品、项目也将做得越来越好,必然也会吸引更多年轻人们的目光,年轻人们通过“蹭老式”消费拉近了与老年人们的距离,更成熟、更理性、务实地生活,老年人们对年轻一辈们增进了理解和包容,深化了隔代间的感情,两个本就有很强互补性的不同代际群体,通过休闲娱乐、旅游修学等形式,在消费领域交叉碰撞,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内容均为摘自网络、本文配图均为原版配图、仅供参考!

324@365新闻阅读

324@365新闻阅读

324@365新闻阅读

324@365新闻阅读

324@365新闻阅读

324@365新闻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