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氏花园(五爱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古城区)皮市街花鸟市场斜对面的闾邱坊巷4号和6号,建筑面积约为1900平米,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旧为朱宅,又名“静中院”,是一座五进八开间的深宅大院,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格局!
1943年,著名实业家詹沛霖为长子詹家驹结婚购得此园,詹沛霖有三子两女,为体现兄妹五人的亲情、友爱与“公益慈善大爱”,将故宅定名为“五爱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对私宅改造时,“静中院”仅保留门厅及西路花厅,其余都被占用,1982年,园林普查时,留有“花篮厅、书房、角亭、假山和月洞门”等,除原有水池被填,余状尚好,为民居,2002年,西面房产归还,詹家拿出17万元资金将住户迁出,又花费80余万元进行修复,大概是詹家后人们出国后,将这座古宅捐赠给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后来,詹家又进行重建,2005年10月,“静中院”全部修缮完毕,2006年创办“翡翠玉石大型市场”,入驻经营户50多家,2007年,园林普查时,住宅建筑已拆毁一进为停车场,其余几进建筑保存完好,2016年,詹氏花园入选苏州市园林保护名录(编号050号),2018年,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接手管理并着手整修,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发现极美苏州##苏州园林##记录旅行
的确,前两年回苏州,路过皮市街也看到正在修缮,网上也看过“五爱堂”(詹家花园)的历史过往,今年9月中旬刚刚对外开放,需要预约参观!
苏州昆山的“戏曲百戏”博物馆最近开馆了,这座筹备近三年的博物馆,用四大展厅陈列了中国348个剧种,其中有不少影像资料、服饰收藏、重点乐器、戏曲场景等!
它落座于昆山巴城“并蒂莲”路,建筑之形取“工尺谱”意,打造灵动空间,演绎古今传承,屋面形似戏曲中的水袖,格栅似工尺谱般韵律感、呼应戏曲悠扬、婉转之声调,整体色彩搭配为不同深度的木色及瓦片灰、朴素且具有质感,寓意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在江南水乡之汇聚!
让我们走进苏州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先感受下光影之美,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
#发现极美苏州# #约会博物馆# 苏州超话 # 微博宠粉季# #记录旅行#
工作之余、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 #发现极美苏州#
#记录旅行#
不错,这个昆山的全新戏曲博物馆也在前几天的视频里看到过,也卖文创咖啡等产品!
早上(去年8月初)路过苏州姑苏区(古城区)竹辉饭店,去葑门横街觅食,听着新闻里,正巧说到、老街变为“网红”街区,做为老苏州们记忆里的竹辉路,沿途有工人文化宫、“养蚕里”、桂花公园、当然还有老的苏州广电总台旧址,可能因为我(“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在竹辉饭店工作了二年,亲身用脚丈量过这条老街,让它永远留在了我的意识里,一提就很亲切
,因为,原来苏州很小,这些地方离我家(“喜玛拉雅北坡的鱼”)都不远,这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地方!
但我(“喜玛拉雅北坡的鱼”)不太喜欢现在用“网红”来形容它,但随着网络的发达,一些“网红”的事或人,往往因为“反转”变得有点“讽刺”意味,互联网的“记忆短暂、热度层出不穷、热得快,花期短”,往往是快速用“流量变现”,然后就“果断抛弃”,苏州需要一定的“网红”,但不应是过度修饰和包装,跟风而行,我们的城市有人文底蕴和特色,这才是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核心实力,苏州超话
#苏州广电# #老街记忆# #早安江苏# #跟我云旅行# #爱上这座城#
苏州姑苏区“竹辉环宇荟”(原竹辉饭店旧址改建)这几个字对于苏州人们来说有点拗口,但也不能阻挡这个地方成为苏州新晋流行“打卡地”,有人说它是苏州的“太古里”,苏州虽然有老街,但这种“小资休闲街”还是蛮少的,很像成都“太古里”、上海“新天地”、还有扬州“虹桥坊”,今天(去年9月底)路过来瞧一下,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不止旅行#苏州超话#发现极美苏州#
#亿点曝光计划# #城市巡游记# #发现世界的不凡# #遇见美好时光#
不错,前几年去苏州大学预约参观,也去过葑门横街和桂花公园,但没看到竹辉饭店和苏州电视台旧址,后来从网上看到,苏州电视台旧址改建为非遗文化、戏曲剧团办公场所,苏州电视台则搬到了工业园区的新址,相熟苏州“心浪”群的成员们也在群主“吉格罗朵”伯伯带领下去拍摄、参观,也发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