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题为《经济日报:“雪糕刺客”消失了?高价雪糕还有生命力吗? 》
“从去年开始,消费者们对性价比更加重视,国产雪糕品牌的高端之路未必被堵死,只要能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消费者们就喜欢,满足消费者们对健康、美味的追求,国产品牌继续转型升级依然有空间”!
“只隔了一个夏天,“雪糕刺客”好像就消失了,拿当初颇受关注的“钟薛高”来说,先是让出了电商平台销量排行榜冠军,紧接着,网友们又发现,这个曾经“高攀不起”的品牌,居然推出“99元20支”的活动,单价只有过去的一个零头”!
“不仅如此,近两年涌现的一些高端雪糕品牌,也不如从前风光,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伊利、光明、北冰洋等老品牌开始带着5元及以下的产品占据主战场”!
“去年出现“雪糕刺客”的直接原因,是线下门店明码标价做得不到位,消费者们往往结账时、才发现价格那么高,争议声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此后,各个便利店、超市的标价变得醒目,“雪糕刺客”失去了“潜伏”空间”!
“雪糕刺客”的“出现,不应让线下门店负全责,之所以叫“刺客”,暗指价格不便宜,扎得消费者们的钱包“出血”,“雪糕刺客”的自我定位其实是“雪糕新贵”:新品牌,卖得贵,比市场同类产品贵二三倍,这样的价格下,一度竟然卖得不错,有的品牌年销量超过1亿支,究其原因,缘于企业有眼光、有能力,并搭上了中国消费增长的快车,遇到了支持国潮消费的“Z世代”,不过,顺风顺水时,鲜花着锦,遇到风浪时,藏在水下的石头就会暴露出来”!
“比如品牌建设,一个成功的品牌往往具备消费者们认可的“人设”,相比之下,“雪糕新贵”的“人设”不仅没有立起来,还缺了点儿让人非吃不可的硬实力”!
“再如线下渠道,雪糕行业有“得冰柜者得天下”之说,便利店、超市的冰柜容量有限,只有最畅销的产品才有一席之地,高端雪糕大都有自己的冰柜、甚至专卖店,态度鲜明:“我很贵,请看准了再买”,新品牌对线下渠道的渗透能力”,显然比不上“前辈们”!
“从去年开始,消费者们对性价比更加重视,“叮咚买菜”数据显示,目前,雪糕销量“TOP20”单品中仅有1款单价在10元以上,其余大都在5元以下,有两款仅为1元至2元,在性价比“为王”的环境里,营销强、品牌弱、故事多、干货少的产品讲不出增长神话”!
“眼见一度很有希望跻身高端的国产品牌变得黯淡,令人遗憾,国产雪糕品牌的高端之路是否已被堵死?其实未必,去年,消费者们抵触“雪糕刺客”,某种程度上是在宣泄知情权和选择权被侵犯的不满,客观地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高价雪糕有自己的受众们,排行榜暂时落后不是什么大问题,在爬坡过坎的征途上,停下来复盘加油,也许能走得更稳”!
“抬头看看前面的路,前景还是光明的:“Z世代”的消费者们还在,雪糕榜单“20强”里,3个外国品牌、17个国货,这说明只要能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消费者们就喜欢,面对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们对健康、美味的追求只会越来越强,国产品牌继续转型升级依然有空间”!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老百姓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足以培育各行各业的优质品牌,未来的日子里,根基未稳的品牌需要补课,要用更扎实的质量、服务和口碑替换泡沫化的增长数据,期待有一天,曾经的“雪糕刺客”变成有口皆碑的雪糕明星,陪伴消费者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夏日(佘颖)”!
本文摘自“搜狐网”转载自“北青网”,发表于2023年7月12日早上8点44分,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