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9@365网摘阅读

(2023-05-19 17:52:18)
标签:

365

“养废孩子”

“不停地训斥、辱骂”

“心理叛逆”

教育方式

  本文标题为《养废一个孩子,就是不停地说孩子》、本文作者:“芒来小姐”

  “孩子顶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恼羞成怒、恨铁不成钢、脸红脖子粗”?网上有一段父子三人对话的视频,父亲的反应“亮”了,一个爸爸引导孩子们用“脑子沟通”,“讲清楚是谁的责任”,语气十分温和,更难得是句句在理”!

  大儿子“抛招”:“这件事我认为是妈妈不对,小眼神看向弟弟,示意他“帮腔”,小儿子“接招”:“对呀,我也认为是妈妈不对”!

  爸爸“见招拆招”:“作业是你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为什么要怪别人呢?你是男子汉,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吗”?“看到甩锅没用,大儿子开始挑妈妈的毛病”:“她语气很不好”,小儿子“帮腔”:“对呀,有些话说出来很伤人的”!

  爸爸接着“拆招”:“你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不会了嘛,事情有前因后果,而且,女孩子本来就情绪化一点,你们把事情做好,她为什么要讲你们”?!最终,两个孩子“心服、口服,乖乖道歉、认错”!

  这个视频在“朋友圈转疯了”,有人拍手称快:“父亲的沟通方式太棒了,不露声色地解决了问题”!

  还有人称赞:“孩子们讲话逻辑清晰,很有主见,家长们教得真好”!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父亲擅长沟通,孩子就算顶嘴,也顶得更高级”!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一项研究证明:“在家经常“怼”父母们的孩子们,在学校应对沟通分歧时,更加游刃有余,如果,父母们能对亲子心理多了解一些,就会发现:“孩子们顶嘴,不一定是错,及时处理,能提高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处理得当,还能为亲子关系、孩子们的教育带来积极作用”!

  “孩子们不服管,因为,正在“长大”,当了爹妈们,听到这些话,心里“拔凉拔凉”的:“妈妈你走,妈妈,我不喜欢你,妈妈,你太讨厌了,妈妈,我不要这个,妈妈,你别老管我……”

  闺蜜家5岁的孩子,“每次发脾气都会叫闺蜜全名”:“刘丽,你走开!乖巧的孩子们突然叛逆了,父母们难免会慌张,想东想西”:“孩子们为什么顶嘴?是不是教育方式不对”?!

  《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说:“孩子们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本文作者)去同事家吃晚饭,同事夹菜给孩子,孩子说“我不吃”,真夹到碗里,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同事婆婆要孩子吃菜,孩子不顶嘴,但故意和她对着干,专挑肉吃,饭后闲聊,我(本文作者)发现:“同事和婆婆眼中,孩子简直像两个人:同事说,孩子是一个小大人,知道自己该干嘛,婆婆觉得,孩子是一个不服管的熊娃娃,欠收拾,婆媳俩因为差别印象,没少产生争执”!

  “但我(本文作者)知道,同事的孩子每每“顶嘴”时,她婆婆总爱说:“你闭嘴”!同事想的却是:先听孩子把话说完”,两种沟通方式,造成了孩子的“两幅面孔”!

  “从发展心理学可以解释这个过程:“亲子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因为,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要成长,当孩子们不再说“牛牛要喝水”,而说“我要喝水”,他们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们是不同的”,孩子们顶嘴,是在努力发表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需要通过说“不”来感受被重视、被尊重、被接纳”!

  所以,相比婆婆,同事的教育方式更有效,因为,她允许孩子表达自我意识,父母们没有正视到一个真相:“孩子们正在变强大,单一的命令式沟通已经无法说服他们,依然用“不许反抗”来堵孩子们,孩子们为了强调自己的存在价值,才会越来越激烈、偏执、较劲”!

  “孩子们到底在说什么,家长们听懂了吗?倾听分两种,有效倾听和无效倾听:“无效倾听是左耳进、右耳出,拿着手机“嗯嗯”点头,不好好听人说话,有效倾听是听完还能做反馈,让人觉得听到心里去了,讲话者发脾气,往往是因为对方没有“好好听”!

  经典影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刘星(著名演员张一山 饰演)是一个爱顶嘴的孩子,动不动就说:“我不服!我抗议!我拒绝”!

  “母亲刘梅(著名演员宋丹丹 饰演)总是大动肝火,和大儿子刘星一言不合就吵起来,继父夏东海(著名演员高亚麟 饰演)总是听孩子们把话说完,再做总结:“你想买鞋子,妈妈不让买,你很生气,是这个意思吗?于是,不管刘星多“嘴欠”,只要继父夏东海一说话,他很快就安静下来,倾听时,把别人的话挑重点、复述一遍,叫做“反馈”!

  这能让孩子们感到自己“被看到,被理解,属于有效倾听”,比如孩子们说:“离我远点!我觉得烦!心情不好!想爆炸”!

  “父母们反馈:“嗯,你想说现在很烦躁,静不下来,对吗”?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现在的心情,就叫“烦躁”,父母们经常反馈,孩子们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沟通能力才强“!

  所以,如果孩子们老是“不听家长们说的话,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倾听出了问题?家长们是不是从来没有反馈过孩子们的话?是不是孩子们觉得父母们听不懂,才会一遍遍重复”?

  “表面上,顶嘴是孩子们听不听话的问题,背后,其实是“父母们倾听到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善于倾听的父母们爱用一些“话术”!

  比如:“这听起来像……你似乎想表达……我们觉得你的意思是…...父母们的表达方式,会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表达,85后创业妈妈崔璀,讲了一件趣事:“某天,她正在忙工作,3岁的孩子在旁边吵吵闹闹,她压力太大了,突然吼孩子:“你闭嘴”!

  “本以为孩子会哭,没想到孩子云淡风轻地说:“我又不是你的员工,你吼我做什么”?崔璀“哭笑不得”:“孩子怎么这么理智?后来一想,得益于两人一直以来的沟通模式:“她爱跟孩子讲道理,很少冲孩子发脾气”!

  很多孩子们被父母们训斥,会生闷气、顶嘴、哭闹,家长们会以为:“孩子们天生如此,其实不是,就像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的:“孩子们是镜子,会诚实地反映出父母们的样子,孩子们的情绪模仿了父母们,父母们日常沟通中,表达坏情绪,多过传递信息,孩子们表达自己时,才会发脾气,不好好说话”!

  前两天逛超市,一名2岁小男孩“咬翻了一盒糖,糖果撒了一地,家长看见后,先是低头捡糖,然后训斥孩子:“看看你干的好事”!至始至终,我(本文作者)都没听到家长对孩子解释:“你错在哪里?孩子大哭也是因为:“他不知道除了哭,还能做什么”?!

  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家长们没有说清楚道理,光顾着发泄情绪,有效沟通是怎样的?心理咨询是这样定义的:“能用对方的话,来说服对方,什么意思呢?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年过40岁的朋友,开始学习话术,想对孩子言传身教,他的动机是”:“随着孩子长大,越发觉得与他对话,就像与内在的自己对话”!

  “为了赢,他常常情绪上头,唠叨、指责、抱怨……孩子不爱听,越来越沉默、抗拒、逃离,为了扭转局面,他一字一句地学习怎么“让孩子听得进去”,比如,孩子想要打会儿游戏、再写作业,他希望孩子先写作业,他会这样沟通:“首先,问孩子的看法,然后进行内容和情感反馈,最后,表达结论”!

  比如,“这个对话案例:他说的第一句话:“我看到你在打游戏,旁边放着作业,你希望先放松一下对吗”?孩子说:“对呀,我现在提不起劲儿”,他说:“我想,现在打游戏对你来说,比写作业更得劲儿,孩子说:“
就是,今天老师拖堂了,烦得很,我根本不想写作业”,他说:“听起来,老师拖堂让你情绪很烦躁,不写作业可以宣泄情绪”?孩子说:“就是这么一回事”,他说:“我想你的感受一定不太好,放松情绪确实很重要,但希望你也重视写作业,情绪好点了,就把自己的事做完,好吗”?孩子欣然答应,没一会儿就丢了游戏机,进屋写作业去了”!

  孩子们“顶嘴时,这些话术要记得,孩子们顶嘴时,家长们先在心里想想:说的话,孩子感兴趣吗?孩子们叛逆时,思考一下:孩子们现在的状态,真看懂了吗?有效沟通,方式、方法很重要,只要找对方法,孩子们愿意跟家长们说话,就有机会达成一致”!

  “孩子们顶嘴,这三句话可以记住:“第一句是: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再谈好吗?第二句是:
希望你生气时说“不开心了”,而不是“我讨厌爸爸妈妈”,第三句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想要这个,还是想要那个”?

  最后,送给父母们关于亲子沟通的六个准则:“不懂孩子们想表达什么,多用内容反馈;不理解孩子们此刻的感受,多用情感反馈;孩子们顶嘴次数变多,多做有效倾听;孩子们最近越来越沉默,多用有效沟通;孩子们词不达意,沟通时多传递信息;孩子们情绪失控,用话术让他们先冷静”!

  “趁着朝夕相处的时间,好好把握亲子沟通的机会吧,把每一场沟通变成亲子关系的加码,为孩子们的人生添砖加瓦”!

   本文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男女观察员,已出版书籍《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139@365网摘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