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本月16日报道,最近,“全职儿女”的话题引发了诸多关注与热议,与传统意义上的“啃老”不同,网络上对“全职儿女”的解释是“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年轻人们脱产、寄居父母们生活,他们一般有着较高学历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但受限于近几年渐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选择暂时在家作为过渡,付出一定劳动、换取父母们的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上岸”!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全职儿女”就是“啃老”,但“全职儿女”更认同将自己定义为在打工——自己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是一种等价交换”!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养老院等基础设施和资源配套远未跟上,不少老人们无法享受自己想要的养老服务,同时,还有一些老人们其实更愿意在家养老,一来可以消除陌生环境、陌生人们产生的压抑和不适,二来熟悉的家居环境和邻居们可以慰藉老人们孤独的心灵,居家养老也大幅降低了公共养老压力——《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们与老年人们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这说明居家养老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
“一直以来,养老服务人员们相对不足是老年服务工作的瓶颈之一,很多人不愿从事这种琐碎、辛苦的工作,薪水太高,一般老人们承受不起,薪水太低,又留不住人,陌生人之间的隔阂也易引发一些纠纷,对比之下,“全职儿女”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优点:照顾自己的父母们,既避免雇保姆等开支,也可以强化陪伴和亲情,还可以减少子女们的工作和经济压力”!
“全职儿女”的出现,“一方面是父母们与子女们的“一拍即可”,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一些人在权衡之下,选择回家作为过渡,付出一定劳动换取父母们的经济支持,父母们也愿意以这种“享受服务”的方式给予子女们一些报酬和支持,另一方面则说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理念日趋多元,社会包容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对异于从前的家庭相处模式及生活方式可以保持开明、尊重的态度,如此,“全职儿女”才得以出现且逐渐增长”!
“至于“全职儿女”是否等同于“啃老”,其实,不必急于下结论,有些人确实有能力,只想短暂休憩,在照顾父母们的同时,搞副业、游学、考察就业市场、学习新技能等都不耽误,重新工作、积蓄能量,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娇生惯养、怕累怕苦、眼高手低,把“全职儿女”当成逃避现实、寄居父母们、甚至啃老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全职儿女”是“当代年轻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体现,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年轻人们在权衡工作、生活与家庭需要之后,选择做“全职儿女”,对此,人们应该理性、辩证地去看待,当然,也要注意防范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被不靠谱的“全职儿女”侵占”!
“全职儿女”们也要明白,“孝顺、尊重、自立、自强应该成为关键词,不要用“父母们的钱给子女们是天经地义”等观念绑架亲情,更不能不劳而获,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家庭观,用温馨陪伴、辛勤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本文作者:斯涵涵、责任编辑:张子怡
本新闻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