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1@365新闻阅读

(2023-03-22 08:24:52)
标签:

365

农历

“闰月”

今年

“闰二月”

 

本文标题为《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今年又为什么会有“闰二月”?一文读懂!》


 2023年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起码从元朝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老话讲:“二月二,龙抬头”,过了三十天,到2023年3月22 日,大家猜怎么着?请看月份牌:这一天还是二月初二,龙可能还得受累、支棱起来、加个班,再抬一抬头”!

  “大家可能早就知道:一个月过完,再免费续上一个月,叫闰月,可为什么、今年这个闰月要闰农历二月,而不闰一月或三月呢?要想把闰月是怎么回事彻底搞明白,还请听小编从头讲起”!

 农历一个月、未必三十天”

 要想理解闰月,得先理解农历的月,大家可能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转一圈基本就是农历的一个月,可是,受速度更快的地球自转影响,月亮每天也会东升西落,怎么知道月亮什么时候绕地球转了一圈呢”?

  “放眼天空,有一个超级大的参照物,就是太阳,特别是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转圈的轨道很接近,所以,每个月都有一个时刻,月亮差不多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中间(一般稍微有点角度差,不然要日食了),从地球上看,基本只能看到一个黑黑的影子,这个时刻叫“朔”(shuò),请注意,这里的“朔”说的是一个时刻,理论上只有一瞬间,“朔”所在的日子,就是农历一个月的初一”!

 月亮接着转,被太阳照亮的一半会一点点露出来,从地球上看,就是一个月牙越来越大,半个月后又有一个时刻,改成地球差不多待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月亮的亮面完美地展现在地球面前,这个时刻叫“望”!

 常言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望”之后的半个月,月亮又会一点点黑下去,直到重归于“朔”,这一天也就是下个月的农历初一了”!

  “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这个周期叫一个“朔望月”,很希望月亮转圈圈时可以带块表,每三十天准时转一圈,可惜月亮不理这套”!

  “其实,受到一种名为“摄动”(perturbation)的复杂物理效应影响(有多复杂呢?听说过“三体运动”吗?“三体运动”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摄动,不过,三体星上的其实是“四体运动”,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月亮环绕地球的速度并不稳定,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跑得劳逸结合,气得几百年里、无数天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们哗啦哗啦掉头发,于是,“朔望月”的长短也不一定,最多能差半天多”!

  “不过,差得再多,也可以算个平均数,就拿近年的数据来说吧,平均一下,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30588天,约合29天12小时44分3秒,四舍五入一下,日常可以记成是29天半,当然,每一天都得属于某个特定月份,不能说某天既是大年三十,又是正月初一,那就乱套了”!

  “于是,大约有一半的农历月拥有30天,叫“大月”,另一半只有29天,大家猜它叫啥?还能叫啥,“小月”呗,每个月是小月还是大月,主要由“朔”这个时刻在初一这天的早晚决定”!

  “古人对朔望月的测算没有今天这么精细,不过也有一个逐渐精细化的过程,就拿《后汉书·律历志下》里那套著名的“四分历”举例,这套历法中,一个朔望月是29+(499/940) 天,约等于29.530851天,和今天的测定相比,直到小数点后第四位才不一样,还是很厉害的”!

 汲古阁《十七史》本《后汉书》书影”

  “一个“朔望月”是29.530588天,一年12个月,乘起来是 29.530588×12=354.367056天,问题是,这个数和一年的时间差了太远”!

 回归年:天上一圈,地上一年”

  “理论上说,一个月是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一年呢,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问题来了:月亮公转,拿太阳当参照物;地球公转,拿什么当参照物呢?其实,参考物还是太阳,具体地说,是太阳留下的影子,影子为什么能当参照物呢?靠的是地轴是斜的”!

  

 地球公转有技巧,歪着围绕太阳跑”

 地轴就是南北极连成的直线,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轴,相对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黄道平面”,地球是“斜着”转的,伴随地球公转,地球上距离太阳最近的那个点(一般叫“直射点”)也会在南、北两条“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叫热带,太阳直射点最靠北的那个时刻是“夏至”,最靠南的那个时刻叫“冬至””!


“地球公转示意图”

 

 “按照一般的生活经验,夏天太阳高,影子短;冬天太阳歪,影子长,就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动有关系,在地上竖起一根结实的棍子,测量一年中、哪天中午的影子最短,哪天影子最长,积累几年的数据算一算,就能基本了解何时是太阳直射点最靠北的“夏至时刻”,何时是太阳最靠南的“冬至时刻”了”!

 夏至、冬至,影长不同”

  “每两个冬至之间的长度称为一个“回归年”,好消息是,相比于月球跑圈的“朔望月”,地球跑圈的“回归年”就要稳定多了,回归年虽然稳定,也不太好算,毕竟每天的影长只差一丁点,而且地球一直在转,具体到测的这年,在夏至、冬至这些关键时刻点,太阳不一定在哪国照着呢,《今文尚书·尧典》中说,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按这种说法,五帝之一的“帝尧”(“五帝”包括哪些人,古人有不同说法,此处暂取《史记·五帝本纪》的意见)派出羲、和四子跑遍天下,辛辛苦苦算了半天,最后算出来一“年”应该是366天,这是算多了”!

 嘉靖闽本《十三经》本《尚书》书影”

  “每年多出大半天,日久天长,“年”就要乱套,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到了前面所说的《后汉书》“四分历”中,“回归年”的长度被定为365+(1/4)天,现在的天文学家们测算的回归年平均长度大约是365.2422天,约合365天5 小时48分46秒,“四分历”差得也不算太多”!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讨论这套“回归年”历法时,提到的时刻都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样的节气,没错,“二十四节气”就是二十四等分“回归年”划定的,今天最常用的那种、差不多四年一个“闰日”的“公历”也是基本参考回归年划定的,所以,节气的公历日期基本是固定的,每年前后差不了一、两天”!

 闰月:“中气”决定的秘密”

  “上面说的这套“回归年”历法特别好,对农业生产特别有用,唯一缺点是和“朔望月”搭不上,还拿刚才那种四分历举例,那套历法中,古人觉得一个回归年有365+(1/4)天,一个朔望月有29+(499/940)天,明显除不开,具体算一下:[365+(1/4)]/[29+(499/940)]=235/19=12+(7/19)”!


  “那一个回归年就有12+(7/19)个月,什么叫(7/19)个月呀?古人当时的处理办法是:每十九年里,多塞七个月,这些月就叫“闰月”,闰月的历史也很悠久,起码从商代就开始了,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十三月”这样的月份,不过,到商代以后,都把一到十二月里的某个月份多过一遍来“置闰”,那么,19年里按说有19×12=228个平月,该挑哪七个月加班置闰呢?最简单的一条原则是:选择每个农历年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中气就是排偶数位的节气”,“人没中气就会虚,月没中气就得闰”!

  “比如2023年3月22日开始的这个农历月,是个小月,上月最后一天(3月21日)正好是“春分”这个中气,所以,整个月只有一个“节气”是清明,等到下一个“中气”谷雨,就是下一个农历月了,这个月没有“中气”,也就没能当上闰三月,只能当闰二月,让明年春节也跟着拖延了一个月,要到2024年2月10日才过年”!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大体了解置闰的来源和安排了,下次有人再好奇这个问题时,就可以回答他们了”!

  本文配图均为原版配图、本文摘自南通电视台官网“江海明珠网”、仅供参考!

81@365新闻阅读

81@365新闻阅读

81@365新闻阅读

81@365新闻阅读

81@365新闻阅读

81@365新闻阅读

81@365新闻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80@365新闻阅读
后一篇:81@365新闻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