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一个网络用语”,"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2011年8月,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网上引起热议”!
另有来自“永乐大帝二世所写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本出自“天涯网”,后有网友将帖子整理、编辑,内容发人深思,提出了家庭教育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对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影响,内容真实,有些残酷、有些无奈,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发帖网友“linyang2000”是一所中学的老师,他称,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家里条件都很好,中考结束,学校有5个排名前列的孩子都上了重点线,他们都来自开跑车、住别墅的家庭,这个月,这几位学生的家长们还商议送孩子们去澳大利亚参加夏令营”!
"反观我们小时候读书,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linyang2000感慨,"尖子生们,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们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
“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们的孩子们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起跑线已经低了一个级别”,“linyang2000”直言,"寒门学子们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他的观点获得了众多网友们的支持,
有网友跟帖说:"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我亲戚家的孩子才五岁,在教育上已经投入六位数了,学了钢琴、芭蕾、绘画、英语等",“如今小升初考试,比拼的不是学科成绩,而是奥数和英语,这两门就得家长们去砸钱上培训班”!
网友"小洋很忙"说,“以某重点高中来说,2011年上北大、清华的就有十几个,其中一个班上全部上重点线,2个出国、1个香港、5个清华和北大,剩下全是211和985高校,全班62个人,家庭是一个比一个好,从政的、经商的,最差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农民、打工仔家庭的只有一、两个,而且,绝对是那种对孩子们超级负责的家庭”!
"我绝对相信、穷人家的孩子们也能出高考状元,能上名校,但他们付出的精力,吃的苦头,真地比家境优越的孩子们要多得多",网友"青青木瓜香"说!
“20年前"寒门出贵子",20年后"寒门难出贵子",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对此,北大的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朱怀球老师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们拿什么和他们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武汉市25中语文老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林晓红老师和同事们在暑假对学生们进行家访时发现,在家庭清贫的学生们家里,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孩子们的阅读面比较窄,他们的父母们通常因忙于生计,对孩子们的教育仅限于吃饱穿暖,孩子们的学习上,鲜有问津,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看考试成绩,综合素质愈发重要”!
"武大四大名嘴之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副教授尚重生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首先,高考的题目对于农村孩子们不利,比如,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网络语言,农村的孩子们可能没接触过,其次,"寒门学子"大多信息面狭隘,再次,“寒门学子”社会关系匮乏,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尚重生提出了担忧,未来"贫二代"越来越多,社会断裂,贫富矛盾增多,不利于社会安定,他说,“寒门孩子们”想要成功、要付出更多努力,应该更懂事,不能自暴自弃”!
本文内容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