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对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南通也不例外,至今也已改造了一批老旧小区,去年,本小区改造了靠近南门的一期区域的1号楼到23号楼,去年秋冬时节,还在继续全员检测时,就见西边不远的二期区域的桥边,放着今年2月到12月将会改造二期区域、以及我们所处三期区域的通知和展板!
前几天的博文已有提及相关内容,这几天,老旧小区改造也在有序进行,东边不远的公共车库将改为“智能车库”的计划也在缓慢进行,周边几栋楼房和本栋楼都已全部拆除了阳台外的晒衣架,只有极少人家阳台外的晒衣架和厨房、客厅窗外形似“笼子”的“防盗窗”尚未拆除!
按照整体改造计划,要先全部拆除阳台外的晒衣架,再陆续进行墙面施工,全部完工后,再统一安装全新的阳台外的晒衣架!
去年,有一些老旧小区改造时,施工队统一拆除阳台外的晒衣架,统一送去卖掉的,此次的本小区改造,拆除的晒衣架由居民们自行卖掉,拆除的同时,就有回收废品的人员现场收购,据说,回收这些晒衣架的人员就是已在本小区买房的那对收废品多年的安徽阜阳老夫妇的儿媳妇等几人,都已在南通落户,孩子也在附近的重点小学读书!
这是昨天,一些居民们在楼下等待施工队拆除自家阳台外的晒衣架,便可直接卖给现场的收废品人员,红色圆圈里是爸爸和对门搬来5年的宋叔(60后、和爸爸都属鸡、年龄比爸爸小一轮)的老婆刘阿姨(70后、属狗),也是这两天才知,还在上班的宋叔以前是钢厂钳工,后来可能是单位不景气,换了另一家工厂上班,有时经常出差,00后(属蛇)的女儿慧慧还在读书,家里养了一只白色小宠物狗“球球”!
宋叔夫妇搬来时,阳台外的长方形大型晒衣“笼子”是以前的老住户王老伯家留下的,二十多年了,一直质量很好,昨天拆下后,称重、卖了250多元,实际给了260元的整数(收废品人员手机转账给刘阿姨的),我们只是普通晒衣架,称重、只卖了40多元,实际给了50元的整数!
身为原港闸区(前两年整体划归市区范围)唐闸镇上的宋叔夫妇并非为了女儿上学来此买房,可能是不想和老人同住,刘阿姨已退休两、三年,几乎不出门,很少买菜,只有每年寒、暑假,女儿回来才买些菜,其实,我也早就猜到宋叔夫妇都是工厂上班族,宋叔一般都是每天6点多或7点出门,傍晚5点多回来,每周日才休息,国家法定节假日都休息,可见更换的多半是好单位,不然是买不起这一百多万的二手房的(户型为大套、三个房间)!
前段时间,回来看到宋叔夫妇家在前面81号楼的小车库(以前的老住户王老伯家的小车库、连房子一起卖的)的门从以前统一的淡绿色刷成了蓝色,我便知道,宋叔必然是工厂上班族,只有工厂才有油漆!
据说,楼下绿化带两边(图1人群所处区域和本栋楼下区域)都将缩减,也将铺设一条道路,用于消防车行驶的专用通道,我们家的黑色网线就拉在图1左侧空调外机所处的二楼楼道的电信箱子里,11年前的夏天更换为电信宽带时,电信人员就说,本栋楼无法拉网线,只能拉到前面这栋楼(即86号楼、右侧就是初中物理老师所住82号楼)里,当然,小区里也有一些人家的电信宽带网线也是拉在其他楼里的电信箱子里,等到改造完成,所有网线都将改装到地下,不会再有这些“空中拉线”了!
但凡家里无人的晒衣架都会登记、编号,所有拆下的阳台外的晒衣架,如果三天内无人认领、自行售卖,将由施工队统一拉走、处理!
过往博文常有提及,“南通就是一个小地方,到哪儿都可能遇到熟人”,包括那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本小区里也有这些“熟人”住在东、西两边的几栋楼里,比如“当年在课堂上对理科很不好的本博主当场人格侮辱的蔡姓初中物理老师,初三毕业前,他生子后就搬走了,只剩他母亲和新老伴儿(都是事业单位退休)还住这儿,前两年,二老被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的短发中年女人开车接走了,新老伴儿有时会回来看看,站在阳台上便能看到他们所处西边(前面)的那栋楼里,他们家的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的几扇窗户,以及楼下的小车库”!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二老回来了,坐在客厅窗前翻弄一些白色纸张、整理书橱里的书籍之类,而后又走了,前天,二老又回来了,看到厨房窗外的“笼子防盗窗”被施工队拆除,感到很惊讶,依然在客厅窗前整理了一些物品,而后又走了,当然,“无需在意这些闲事,还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才是正理啊”!
这就是紧邻、由平台(就是楼下沿街店面房的屋顶)相连、只有两个楼道的83号楼(二楼的红色阳台),昨天拆除阳台外的晒衣架时,隔壁(西边)楼道三楼(为了孩子就读附近重点小学而买二手房的新住户、养了一只柯基)的这种可以收放(有锁扣)的晒衣架没有拆,我们楼下的徐州大哥(新住户、为了孩子就读附近重点小学而买的二手房)家里也是这种晒衣架、也没有拆!
楼下的徐州大哥(原属县区、十多年前整体划归市区范围、管辖的通州区川姜镇的公务员、身为镇江人的妻子在新城区那儿开火锅店)一家搬来之前,出租了两年多,即过往博文提及过,“房子一直挂在中介,被出租给养了咖啡色贵宾“豆豆”、整天、乃至深夜也是持续狗叫、哀嚎、严重扰民的安徽兄弟俩两年多,那个狗杂种去年春天才彻底滚蛋,搬到了前面的82号楼一楼的一个大车库里继续租住”,不仅是本栋楼的很多居民们,以及前面几栋楼的很多居民们都知道这个“狗杂种养狗、哀嚎扰民的事情”,以前也“多次反映给居委会、物业、110、市电视台,根本没用,前两年的冬天吵架后,差点都要动手厮打”!

平台分为东、西两侧,皆有楼梯上、下,即走出楼道,就到了平台上,我房间隔壁就是以前的老住户王奶奶家,2018年3月以96万元“贱卖”了房子(包括前面86号楼的一个小车库),王奶奶和儿媳袁阿姨关系不好,老俩口多年前托人,将在工厂上班的儿媳袁阿姨弄到市区南大街(十字街)的文峰大世界商场当了营业员,他们搬走前,果然如我所想,还剩几年就退休的袁阿姨辞职了,据说开了店,王奶奶儿子和爷爷长得很像,大眼睛、很帅,也是早年下岗,打工,后来学了驾照,买了小面包车,自己开了店,那年,胖乎乎的孙子也考上了大学!
王奶奶(县区如皋人)还有一个多年前因车祸去世的女儿,女婿和二老关系一般,女婿和孙女,以及二老都是市邮政局退休和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
王奶奶家搬走前,将他们家小车库里一大批多年订阅、看过的书报杂志送给我们,也聊了很多,也一再招呼我们到他们所住、附近重点小学旁边的邮政局家属大院去玩,近几年有时也在街上遇到二老买菜、去医院看病,前两年路过才知,那片邮政局家属大院也拆了,不知年过八旬的他们又搬去了哪里?!
2018年3月,王奶奶家搬走后,为新户主装修的工人们说,王奶奶的儿子夫妇是“假离婚”,分了房子,说明二老也是知道儿子夫妇“假离婚”的!
像王奶奶家这种户型是有一个小房间,客厅不大,阳台只有我们阳台(独立阳台)的一半(和他们隔壁人家阳台都是各一半),即每栋楼里、每个楼道里的户型、结构都不一样,买了王奶奶家的新户主几乎没怎么露面,装修期间有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妇女站在阳台上,装修结束后,有一对中年夫妇(不是那个中年妇女)短期住过,也总拉着窗帘,窗子上还贴着“喜字”,只晒过一次被子,后来就再没人住了,一直空关着,即这些新户主都在别处还有房产!
很多新住户们都是为了孩子就读附近的重点小学而花费百万来此买了二手房(学区房),等孩子小学毕业后,还是要卖掉的!
这老“防盗窗”是王奶奶家以前安装的,有时会放下晒被子,当年,二老就住这个房间里!

我们对门、搬来5年的宋叔夫妇家(户型为大套、三个房间)拆除阳台外的长方形大型“笼子”晒衣架后,窗户两侧的原晒衣架部分不拆了,桌上放着白色小宠物狗“球球”的几个狗窝,以前有时会拿出来,放在晒衣架上晾晒,也会将这几乎不乱叫的小狗放在晒衣架上晒太阳,他们家阳台那头是白色柜子,下面有洗衣机,和我们一样也是独立阳台,比我们多一个房间(阳台也大了一个房间的区域),我们楼上也是新住户,也和宋叔夫妇一样,都是港闸区唐闸镇的一对小夫妻,近几年主要是女人陪着孩子住在这儿,拆迁安置还有两套房产,小俩口是为孩子就读附近的重点小学而买了楼上的二手房,双方老人虽也是农村的,但说话和为人处世(事)都非常和善、通情达理,当初是不让小俩口在这里买房的,他们坚持要为孩子读书而买,双方老人也说,这位年轻妈妈(近视)和小孩是天天晚上都要洗澡的!
宋叔家楼上也是新住户,是在南通多年的饭店老板小夫妻,男生是四川达州人,说话很客气,大眼睛,也抽烟,穿着紫红色西装,他们家客厅的“防盗窗”暂时不拆,据说是放了“榻榻米”,生怕年幼的孩子爬到窗边不安全,从没看到有孩子,也可能就是不想拆掉“防盗窗”!
这是昨天在阳台东侧、手机拍摄的拆除阳台外晒衣架的两位帅叔叔(工人),他们所站升降机的遥控台就在身后绿桶上方,都是自己操作升降的!
本栋楼最东边楼道就是陆阿姨(同为乳腺癌患者、也才退休两、三年)所住,昨天,唯独她们楼道里多户人家不让拆除阳台外的晒衣架,其中,六楼的那户女人大喊大叫,阻挠拆除晒衣架,虽然在阳台上看不到,但听到吵闹的声音和楼下绿化带东侧很多人围观,施工人员们也只能暂时拆除其他晒衣架!
据说,陆阿姨所处楼道之所以都没有拆除阳台外的晒衣架,是对楼下绿化带里的树木影响晒衣服、以及楼下沿街店面房(产权属于马路斜对面的原城北村村委会)都在绿化带里开设进出的小门非常不满,也到市政府去反映情况了,以往也反映给市政府热线和城管部门,根本没用!
今天也在拆除我们靠马路几栋楼北边(客厅和厨房、卫生间方向)的形似“笼子”的“防盗窗”,平面“防盗窗”都不拆,以前市里统一改造、安装的空调外机的白色外壳也会拆除,但这效率实在太慢了,今天才拆了对门宋叔他们几户的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窗外的“笼子防盗窗”(有些是以前老住户们安装的、有些是新住户们搬来新装的),让居民们自行卖掉,回收废品人员就在楼道外的平台上等着收购,明天才会拆我们及西边楼道的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窗外的“笼子防盗窗”,我们没有那种“笼子防盗窗”,只有客厅窗外的空调外机的白色外壳和一个以前放花盆、旧脸盆的不锈钢小架子!
正因这两天拆除阳台外的晒衣架和客厅、厨房、卫生间窗外的“笼子防盗窗”(平面“防盗窗”不拆),对门的刘阿姨和西边由平台相连的83号楼的那位养了俩小狗(小贵宾和白色小博美)的七旬老伯(老家也是原港闸区天生港镇的,染发、工厂车间主任退休、被留用到70岁才退休的,老伴儿不会骑电动车,孙女刚和同学从苏州回来)、二楼对门今天前来、也是原港闸区(前两年整体合并为市区范围)唐闸镇的新住户的白发老太太、以及楼上对门的年轻饭店老板(四川达州人)聊得热火朝天,爸爸也有和他们深入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