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下旬,一首《漠河舞厅》歌曲“爆红”,将这家东北边陲小城的舞厅“推到了”聚光灯下,创作者柳爽介绍,这是源于他在2019年的一次“采风之旅”而创作的歌曲,歌曲以舞厅里一位独舞老人张德全(化名)和其在大火中失去亡妻康氏的故事为创作背景,歌曲里忠贞的爱情故事,唤起了人们对发生在1987年5月6日的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以及重大受灾、伤亡事故的沉痛记忆!
火灾之后,漠河重建,当地出现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营大众舞厅,成为除电影院之外、最受当地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也见证了漠河的人们漫长的“自我疗愈与生活复苏”,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众流行产物的舞厅,在漠河被“赋予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此后三十多年间,舞厅从“顶峰走向衰落,一度断档”,直到2018年年底,曾是包工队老板、也爱跳舞的李金宝承包了这家曾为旱冰场的半地下室改建的舞厅全新开张,对于很多年纪较大的舞友们,他也免费接送他们往返舞厅,源于这些老人们爱跳舞,但也很节约!
这两天也在视频号里频繁看到“漠河舞厅”的视频,也有祖籍山东烟台、身处沈阳多年的中年网友(近视、摄影爱好者、经常在各地街头和陌生人搭讪、聊天,为他们免费拍照、装好相框送给他们,也会加他们微信,将剩余照片用微信传送给他们)前往拍摄视频、见到了身为中年大叔、也爱跳舞的老板李金宝,也现场跳了一会儿舞!
当年跳舞的人们都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的“张德全”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座边陲小城,交付半生青春,如今暮年已至,一部分人们搬离了漠河,还有一部分人们选择留了下来!
由于“Y情”等压力,舞厅经营“惨淡”,李金宝一度想把舞厅关了,随着歌曲《漠河舞厅》的“走红”,他改变了想法,把舞厅开下去,让喜欢跳舞的老人们能一直跳下去!
“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半地下室,坐落在漠河的商业区,入冬之后,漠河的白昼越来越短,下午4点左右,小城暮色四合,地下室门匾上“舞厅”两字的霓虹灯亮了起来,门匾左边竖着排版的“漠河”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装上灯带,看起来毫不起眼,这是李金宝几天前才替换的名字,在此之前,他的舞厅”叫做“梦知艾”!
“从台阶下去、进入室内,是一间约400平方米的长方形空间,室内光线暗淡,暧昧的粉红色灯光撒落下来,舞厅左边靠墙放着一排整齐的座椅,叫做“普座区”,收费5元,舞厅右边几张桌子和椅子组成“卡座区”,桌上铺着绿色的台球桌布,盛放着一盘盘的糖果,这里的收费是每人10元”!
本文内容均为综合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