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从苏州和扬州回来,接到官方来电,连做四天检测后,仅仅间隔一天,市里就恢复了全员检测,持续至今,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里,大家都在谈论,这种全员检测究竟要做到何时才能结束?!
扬州博友“小兔子2012”阿姨是扬州某科研所退休的,身为军人的丈夫前几年患癌去世,女儿当年在上海读大学,也已结婚成家(女婿近视),她住在扬州广陵区(古城区)荷花池公园(前几年改为免费)附近的老旧小区,今年五一节也卖掉了当年所买的公寓,只因为那里有丈夫生前的诸多回忆,也为女儿在那里作为婚房使用过!
当然,并非刻意“曝光”别人隐私,只是从去年夏天、南京毛老太影响扬州而全国皆知的江苏“Y情”相识后,陆续看过她的很多过往博文,以及更新至今的博文内容,字里行间的种种,流露出夫妻感情深厚的过往情缘,也确实是“一家不知一家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说句实在的,从她的很多博文里,也看到了和我们这些年所经历过、有些非常相似的往事,也是感同身受啊!
扬州“小兔子2012”阿姨也是50后,所住老旧小区在去年进行了改造,前期新闻报道,本小区也已在全面航拍、摸排违章建筑,今年也在小区南门那里的一期区域的20多栋楼房进行了改造,目前还未完工,今早也看到西边和二期区域交界处的桥上摆放了一些改造示意图的展板,张贴了改造计划表和通知单,将于明年2月到明年12月对剩余的80多栋楼房继续进行改造!
也将在小区里二期和本栋楼楼下新建两个“林下空间”(小游园性质),也将在西边和东边的几栋楼那里,新建三个垃圾用房,就是为以后全面开展的垃圾分类做准备的,近两年已有部分高档小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了,也在港闸区的一些小区那里看到有类似的垃圾用房!
据说,智能车库的改造也已有了通知,东边不远的那个小超市后面的公共车库,这些年换了好几任车库看管人(以前看管车库的两对中年夫妇都很负责,也养了狗看车库,不做了之后,看车库的王大伯在附近小区当保安),现在那个也住本小区里、二期区域的中年女人,很多在车库里寄存电动车的居民们都对她非常不满,这女人前期还几次“鼓动”爸爸、以及保大妈等部分居民们“阻拦”,不让智能车库进行改造,大家都不听那女人的,也都建议和支持改造为智能车库,即像紧邻其他老旧小区一样,寄存的居民们都有一张磁卡,24小时刷卡进出,存放和拿取电动车,充电也更为方便,改造方大概是“外包”的其他网络科技公司!
保大妈就住在西边、前面那栋紧邻的82号楼里,家里养了一只非常活泼边牧,但凡看到狗都会大叫,但从不对人乱叫,她家楼上就是当年对本博主在课上有过“人格侮辱”的那个“狗杂种”的初中物理蔡姓老师所住,他在初三时生子就已搬走,只剩他母亲和新老伴儿(都是事业单位退休)一直住在这里,大约是去年起,二老被一个黑裙短发的中年女人开车接走,已经好久了,只有那老头子难得回来看看,他们家的小车库就在82号楼楼下,早晚也是要卖房的!
诸如此类的“熟人”在本小区里也有,包括当年特殊行业(24小时,在本博主离职、改行前,同为首批进入的新员工们都已所剩无几,也有很多老员工们纷纷辞职、改行)的80后(属猴)王姓女主管的那个“贱货”住在东边、前面那栋楼的二楼,在南通各处遇到此类“熟人”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属正常!
这个看车库的中年女人一心都为自身利益,把之前看管车库的母子俩给“赶走了”,还有她所住小区里二期区域那里也有一个公共车库,两个车库的收费也是随口喊价,一年算下来,费用可达上万元,有些居民们没缴纳一整年的寄存电动车的费用,有些居民们是缴纳了一整年的寄存电动车的费用,如今已有通知,即将开工、改造为智能车库,她眼见没有利益了,非常不满且不高兴,几乎都从不锁这公共车库的大门,也几乎不看管车库,这钱也太好赚了吧?!也确实是“混账至极的货色”!
这个看车库的中年女人的老母亲原先也租住在本小区里,后来买了一个二期区域那里的小车库,大约20万元,养了一只非常亲人的黑色小母狗,从不乱叫,老太太精神矍铄,为人很好,据说从未吃过药,从未去过医院看病,还有几个子女,有的是市公交总公司退休的女司机(也住本小区),有的在新疆、北京等地做生意!
还有如今每天进行的全员检测,当然不是所有人每天都在参加全员检测,有些居民在别处有房子,或不在居委会的网格群里,还有些老人是用的“老人机”,每次检测都是大早7点开始,有时人挺多的,有时人不多!
比如,2018年3月底左右搬来、已有4年多的宋叔和刘阿姨夫妇,60后(属鸡、和爸爸同属相)的宋叔每天早上7点不到左右出门上班,
70后(属狗)的刘阿姨已退休,应该是普通单位退休的,也才50岁出头的年纪,宋叔每周日才休息,法定节假日也都休息,可见肯定是好单位的,不然是买不起这二手房的,00后(属蛇)的女儿慧慧(近视)还在读书,宋叔夫妇也很少买菜,只有女儿放假回来才买些菜,刘阿姨几乎很少出门,不知每天在家里干些什么,纯粹就是在“看房子”,家务也很少做,更别提洗衣服、洗澡、更换床单、被套了,都是很少干这些的!
刘阿姨有时大概会去港闸区的家里待上几个小时,中午或下午返回,有时拎回来的不知是些什么食品(感觉像是粗粮之类,从不买袋装大米,连散称大米都几乎不见),不知每天吃些什么,每年除夕还要等到傍晚,他们一家人才会带着白色宠物小狗“球球”一起骑电动车离开,去港闸区的家里和老人一起过年,次日又匆匆返回这里居住,多半是那里有老人,他们不愿和老人一起居住,加之这里可能不像前面和西边的二期区域,房价较贵,户型可能也是他们比较满意的,才会花费一百多万元买了这二手房,只是,这三期区域的靠马路的几栋楼房,都以平台(都是楼下马路沿街店面房的屋顶)相连,他们还选择购买这种环境的二手房,也真是“吃饱了撑的”!
而宋叔夫妇不像楼上和楼下的那些新户主们,别处也有房产,也大多是为了孩子们就读附近的重点小学才买了这里的“二手学区房”,等到孩子们小学毕业了,还是会再度转卖的!
当然,这些都是别人的“家事”,只是就此简单说说而已,还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正理啊!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