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约有75种燕子,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5个“福娃”吉祥物里“妮妮”的原型!
北京雨燕隶属于“夜鹰(以前是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见的燕子体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们外观呈流线型,飞行速度极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虫益鸟,每年4月到8月,遍布北京城区各处古建筑的雨燕还是北京一景!
1870年,英国人温斯侯在北京第一次采到其标本,并命名为"北京雨燕",但在北京百姓们的嘴里,这些"势利"的鸟却有另一个名字“楼燕”,也叫“无脚神鸟”,当然,北京雨燕并非无脚,而是脚爪太小,且和其他鸟类的脚爪结构不同,无法停留在地面或植物上,那样,它们将无法起飞,所以,才会停留在北京的各处古建筑上,便于借助气流而起飞、滑翔!
北京雨燕一般能活12到14年左右,也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而近乎消失,北京雨燕的数量已经极少,需要人们加以保护,现代生活方式“统治”了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多数“家门不再洞开,多数房梁上也不再欢迎鸟雀筑巢,这几乎是“断绝了家燕和金腰燕的活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家燕和金腰燕在北京"几乎消失"了,只有“极个别地方还能见到”!
北京雨燕,属雨燕目雨燕科,因为脚爪的4趾都向前伸,它们无法在平地站立,一旦落地,不借助外力很难起飞,因此,这种鸟类只能从半空中跃下,经过滑翔,才能飞起来,北京雨燕的“近亲们,多半住在峭壁的洞穴里”!
而北京这座古老皇城的各处高大古建筑,则为它们提供了“岩穴之外的最佳住所,从正阳门到报国寺,再到大大小小的箭楼,人们早已习惯在老北京每一座楼台外,看到这些鸟类舒展双翅,遮住天空”!
这群候鸟见证过一代又一代“王朝的兴衰交替”:“宫殿烧了,城门拆了,又建起来,统治者们像走马灯一样地变换,城市的名字也改了几回,北京雨燕却从没离开过,但等它们要离开的时候,却又格外匆忙”!
在颐和园等处也是北京雨燕的最佳观赏点,而每年7月左右,北京雨燕都会从北京出发,飞过中亚、阿拉伯等地区,最终抵达南非过冬,次年春天再集体飞回北京!
本文综合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