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家花园不是园林,而是沪上一家以怀旧氛围和本帮菜肴为号召的连锁酒店,第一家门店开在东平路上的一幢、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花园洋房里,事业发达后又在巨鹿路、虹桥、新客站等地陆续开出了新的门店。
巨鹿路的席家花园去过几次,或因家庭聚会,或因朋友小聚,选择席家花园首先是因为它的菜肴,对上海人来讲“本帮菜”老少咸宜,适合大家的口味,点菜不会太费周章,用上海特色菜肴招待外地来的朋友也会使人感到比较郑重和热情。
其次是因为餐厅环境,在一幢老上海花园洋房里用餐,别有一番温馨和轻松情怀,同时也不失时尚,再者是餐厅所处地段好,市中心的位置使各方来客在路程上都不会太吃亏。
巨鹿路889号大院内共有9幢式样相同的别墅,别墅主楼朝南,东西两边的侧楼互相对称,砖木结构,假三层四坡顶,侧楼是双坡顶,山花部位的木筋外露,为北欧风格建筑,每幢别墅又分为两个独立单元,有自己的庭院,各自从侧面门楼进出,别墅之间又有花园和草坪,席家花园餐厅位于其中第五幢,编号是9-10号。
这些别墅是亚细亚火油公司在1929年投资建造的,用作外籍高级职员寓所,亚细亚火油公司1907年在上海成立办事处,1917年租用外滩1号的麦克培恩大厦办公,经销石油和石蜡产品,子公司遍布长江流域及北方各省份。
解放后,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房产大部分被中国政府征用,巨鹿路别墅一直由部队使用,以后又成为空四军招待所,现在这里被改造成几座酒楼。
酒店用席家花园做招牌是因为东平路门店的花园洋房,东平路1号原是席家席德柄的私邸,席德柄是上海席家的第三代,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与宋子文是同学,后来去伯明翰商业专科学校学习,回国后但任北洋政府财政部秘书,民国时期做过中央造币厂厂长,抗战胜利后任阜丰面粉厂总经理,1949年举家迁居美国,席家花园酒店不是席家人所有,而是别人用席家的名声,在席家老房子里开设的。
上海席氏家族源自苏州洞庭东山,家族“灵魂人物”是当了三十年汇丰银行买办的席正甫,席正甫生于1838年,其父席元乐是个本份商人,在昆山做典当生意,席元乐娶东山金塔村金毅斋的三女为妻,生长子席嘏卿、次子席正甫,金氏早殁,继娶东山岱心湾沈聚堂的次女(沈二园的妹妹),生三子席缙华、四子席素恒。
席正甫3岁生母病殁,10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从此不堪,靠在上海洋行打工的大哥席嘏卿维持家计,1857年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影响,东山乡下的世道越发混乱,19岁的席正甫来到上海,在同乡开的钱庄里当学徒,席正甫在乡下只读了几年私塾,却能靠自己的刻苦通晓英文,1866年经沈二园介绍进了汇丰银行,在汇丰第一任买办王槐山手下当跑楼,上海人称跑街先生。
席正甫真正的人生转机出现在1874年,当时清政府面临严重海防危机,向汇丰银行提出借200万两白银用于福建、台湾的防务。
这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国银行借款,数额如此巨大,又要与朝廷打交道,买办王槐山心里着实有些发憷。
但他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他派席正甫代他到天津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衙门去“抵挡”一阵,这样既可不得罪朝廷又可以把事情“拖黄”!
但精明的席正甫另有盘算,他认为现在正是清政府急于用钱的时候,只要条件合适,银行又有利可图,应力成此事,这样一可解银行当时的财务窘境,二能打通汇丰银行与朝廷的“关节”,靠清政府来做汇丰银行的“靠山”,另外,如果由他席正甫来开创汇丰银行政治贷款的先例,则今后在汇丰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本文作者为子昂,此文出自他的博客,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