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365微博分享:重庆云阳县“张飞庙”景区
标签:
365上海张叔叔和家人们今年4月重庆、湖北三峡游张飞庙 |
对此,张叔叔说起:“张飞庙从长江游轮上分一杯羹的利益,游轮则多了一个让游客们不用另外掏钱参观的景点,这二家互惠共赢”!
重庆奉节县自唐朝起就有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范成大、陆游、
杨慎、郭沫若等在这里写下许多优秀诗篇,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被授予“诗城”称号的城市!
当年,随着三峡工程水库蓄水后的长江水位上升,奉节老县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已完全淹没于江中,眼前的新县城是三度移址后,在老城区几公里外、数百米高的山坡上打造而成的长江北岸边的一座滨江新城!
奉节县的由来:夏、商时为荆、梁二州之域,东周战国时期秦置巴郡鱼腹县(公元前314年),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筑“白帝城”,章武二年(222年),“蜀帝”刘备败归“白帝城”,改“鱼腹”为永安县,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而改名为奉节县!
由于后续游览参观“张飞庙”是在半夜时分,所以,张叔叔和家人们先回游轮舱房小睡一会儿、养养精神,当小睡醒来时,游轮已行驶在重庆市云阳县的长江水域,晚上9点52分,游轮即将穿越云阳长江大桥,夜幕下,云阳长江大桥上正闪烁着由灯光照耀出来的图案和文字!
这是张叔叔为写博而网搜的图片,云阳长江大桥为高低塔斜拉桥,双索面、密索、对称扇形布置、钢筋混凝土双纵肋梁、塔梁分离的支承体系斜拉桥,全长1278.6米,主桥全长637米,大桥建成通车于2005年9月28日,2017年5月10日装设景观灯光照明设备,并在大桥斜面构建3D荧幕!
此时再看长江南岸,被灯光勾勒出璀璨轮廓的“巴蜀胜境,文藻胜地”的“张飞庙”映入眼帘......“张飞庙”又名“汉桓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而得名!
这也是一张网搜图,“张飞庙”原址在云阳老县城、云阳镇的长江对岸的“飞凤山”麓,因三峡工程库区蓄水导致长江水位上升,“张飞庙”原址随云阳老县城一起淹入江中,“张飞庙”建筑群则被作为三峡库区唯一远距离整体搬迁的“国保文物”单位,在严格执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下,溯江而上30公里移建到长江南岸的云阳县盘石镇的“狮子岩”下,并还原保持依山傍水,坐岩临江的地理格局,这一规模庞大、耗资巨大、距离最远的“文保单位”搬迁,创下中国之最,也让张飞成为三峡库区规格最高的“移民”!
面临长江的“张飞庙”的“结义楼”下石壁上,被誉为闻名川江的“江上风清”这四个“张飞庙”地标字清晰可见!
在四川和重庆,“江上风清”四个字的名气不亚于它的载体“国保文物”——“张飞庙”本身,其“江上风清”位置原来刻有“灵钟千古”四个字,清光绪末年,曾做过“国子监学正”的重庆云阳籍书法家彭聚星回重庆云阳养病时,同云阳一些名士及庙僧对“张飞庙”进行过大规模的文化包装,翻刻全国各地名碑在庙中陈列,还亲书“江上风清”四个遒劲大字覆盖在“灵钟千古”之上,标志着“张飞庙”从单一“祭祀、祈福场”,扩展出品书赏画、流连赏景的功能!
晚上10点20分,游轮靠泊长江南岸的“张飞庙”码头,随后步下游轮前去参观“张飞庙”,“张飞庙”建在长江边一座山坡上,从码头上去、要走十多分钟的上行台阶路!
来到山坡下仰望石壁上的“江上风清”四个大字......三峡文史研究专家胡亚星认为“江上风清”出自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按现在从左至右的读法,“清风上江”字义与“江上风清”差不多!
走台阶上行,晚上10点40分到达“张飞庙”,这个时间段的“张飞庙”还敞开大门迎接游客,其实就是和长江游轮互惠协作,游客们自愿上岸参观一律免费(门票50元/人,团费包含),唯一不爽的是大半夜看景看不清,只能笼统一游,算是又参观了一个“国保文物单位”!
“张飞庙”内建有结义楼、字画廊、正殿、助风阁、杜鹃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享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张飞庙”是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不仅建筑造型奇特,更在于其深厚文化底蕴,庙内收藏有自汉唐以来的碑刻书画、摩崖题刻及匾额、楹联一千多件,其中包括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幽兰赋》,郑板桥书画作品等艺术瑰宝,还有翁同龢、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赵熙、郭尚先、张朝庸、刘贞安等名家木刻字画,这些成果大多源自于前文所述的彭聚星等人对“张飞庙”进行大规模文化包装的功劳!
黄庭坚书法,唐朝的韩伯庸《幽兰赋》碑(反面)!
抬头上望“结义楼”的二层楼,展示了一组“刘备关羽毛和张飞在桃园三结义”的雕塑,与雕塑对望的是二层楼内的字画廊戏台,先走狭窄的石台阶楼梯,前往三楼正殿,正殿即为“祭祀”张飞的场所,高悬的“力扶汉鼎”殿匾下“供奉”着“铜头豹眼”形象的张飞巨大坐像,此像在老“张飞庙”中为泥塑,因不宜搬迁而改为青铜铸造并安置于此!
正殿是整座“张飞庙”的主大殿,曾毁于明嘉靖年,清道光年重建,是典型渝(重庆)东地区“抬梁硬山”式民居建筑,大殿檐梁上悬挂有很多后人颂扬张飞的牌匾:“神威灵佑、忠义堪钦、刚强直理”!
正殿内还置有体现张飞四个历史时期的雕塑:“鞭打都邮、义释严颜、长坂退敌及阆中遇害”,“阆中遇害”说的就是张飞被其部下范疆、张达杀害,一代英雄就此“死于非命而遗恨千秋”!
离开正殿,下到二楼,这里左右两侧就是展示大量碑刻的字画廊,字画廊中的“观世音菩萨”碑刻,苍梅碑刻,字画廊戏台,步入戏台,戏台对面即为“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三结义”的雕塑!
“助风阁”内展示有很多碑刻及一口镌刻有“帝道瑕昌”铭文的大铁钟,“助风阁”东侧为“出师表殿”,“出师表殿”内展示宋朝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前、后诸葛亮《出师表》长卷石刻,这些石刻是彭聚星从“京师”带回的拓片,由书法家张仲雅勾勒上石,并由金石大师何今雨奏刀,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镌刻而成!
现这组前、后《出师表》长卷石刻为云阳“张飞庙”的“镇庙之宝”!
因年代久远,前、后《出师表》碑刻出现毁损,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曾对其进行集资补刻,这是当时的集资记载碑!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碑刻是“明太祖”朱元璋阅岳飞手书《出师表》后的题字,碑刻中保留了朱元璋的两个印章,这里的“人”是指岳飞,“书”指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
“出师表殿”东侧是“财神殿”,殿门锁着不开,回走观景廊,俯瞰廊外夜幕中的长江,此时已是晚上11点04分,俯视“张飞庙”底楼的“杜鹃亭”顶,下到底楼“杜鹃亭”前,“杜鹃亭”是为纪念唐朝“诗圣”杜甫而修建,公元765年,杜甫举家东下,因旧病复发而滞留云阳长达半年有余,养病期间,杜甫曾多次游历“张飞庙”,写下40多首“忧国忧民”的诗篇!
“杜鹃亭”悬匾“理学诗史”,沿着“杜鹃亭”一路西行出庙门,途经一口“许愿池”,“许愿池”旁一座殿房内的文物维修中,就是碑刻,云阳“张飞庙”内碑刻及牌匾多到举不胜数,故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之说!
殿中“豪情奔放、龙蛇飞动字迹的碑刻,就是张飞庙中的著名张飞显灵书写碑”:“一把铁枪扶社稷,三尺铜剑振乾坤,先生不知余名姓,赤胆黑面老将军——扶汗张将军”!
继续东行出庙门,在走廊中见原云阳老县城中“老张飞庙”的图文介绍,一路东行,步出这道集黄庭坚之书法字迹“牵翠眠阴之处”的月门后的回望,月门西侧即为“张飞庙”大门内的“结义楼”!
步出“张飞庙”大门,直行经过一片竹林,来到“得月亭”平台,“得月亭”为古时候、名人雅士饮酒赏月赋诗的一方“宝地”,亭内悬有一口重1.5吨的“灵钟荡云”大铜钟,钟面镌刻铭文为“张飞庙”的历史沿革!
当天晚上11点20分,结束参拜“张飞庙”,随后走下山坡,一边看着长江对岸“星星点火”中的云阳县新县城,一边走过“张飞庙”码头并回到游轮上!
当天晚上11点40分,游轮启程驶离重庆云阳县“张飞庙”码头,沿着长江上行前往重庆市万州港靠泊,这也是此次游轮跟团之旅中、船行长江的水路收尾之行,到了万州港就将登岸,乘坐专线接送车前往重庆市区一日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