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东”历史街区看点颇多,但一些老南京人逛了以后感觉不太过瘾,曾经家住门东膺福街的老南京人严师傅近日致电“老南京”版,他说,老门东建好后,去看了,还是觉得缺点东西,“我们老门东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就是沈万三的故事,可惜“沈万三”留在门东的痕迹在老门东历史街区少有体现”!
沈万三是中国古代著名大富翁,很多学者认为,沈万三实有其人,是元末明初的苏州富豪,《南京明清建筑》等南京本土历史书籍认为,沈万三原籍吴兴南浔,祖上搬到周庄,沈万三曾帮助盘踞苏州的张士诚征集军粮,朱元璋灭掉张士诚,建立明朝后,沈万三来过南京觐见朱元璋,受到丰厚赏赐。
南京民间传说认为,沈万三一家定居南京,清末地方志学者陈作霖在《东城志略》中提到:“马道街,相传富民沈万三居此”,马道街5号、7号、9号大院曾被南京文物部门认定为“沈万三故居”,这组建筑在清末是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王府的一部分,后经改建,如今,沈万三故居尚存一间楠木大厅。
记者前往门东探访沈万三故居楠木大厅,这座老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定为南京市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藏”在秦淮区某单位大院内。
楠木大厅有90多平方米,大厅面阔11.8米,进深9.8米,檐高4.5米,为抬梁式结构,结构、用料、做工极为讲究。
记者看到,楠木大厅内部经过改造,外观依然保持旧日模样,高高马头墙透露着600年前城南巨富派头,据研究城南古民居的爱好者介绍,沈万三故居楠木大厅不仅是南京仅存的两处楠木大厅之一,也是南京城内仅存的两处明代住宅建筑之一,极为珍贵。
从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老照片来看,当时的楠木大厅更为气派,拥有多扇落地雕花长窗。
“我们小的时候住在门东,常听老人说起沈万三的故事”!年过七旬的严师傅告诉记者,他家以前住在门东膺福街,膺福街已在城市建设中消失了,他也从门东搬到铁心桥居住,但忘不了的是那些曾在门东流传的“沈万三故事”。
通过和严先生等“老门东人”聊天,记者搜集到很多沈万三的故事,“可以说在老人的描述中,整个门东,大大小小的街巷都曾是沈家的”!
严先生说,老一辈人常说,马道街是沈家车马队每天进出的道路,堆草巷里有沈家的马料场,白酒坊是沈家酿酒作坊,大油坊巷、小油坊巷有沈家油坊,箍桶巷里有不少为沈家酒坊造木桶的作坊,木匠营居住着沈家专用的木匠们,龙泉巷里则有沈家开的酒店。
和沈万三有关的这些门东传说,甚至成为小说素材,被民国著名作家张恨水写进小说《沈万三》。
沈万三府邸的豪奢还出现在文人笔记里,明代人孔迩的《云蕉馆记谈》中记载,沈万三在南京有豪宅,光花园的周长就有七百二十步,里面种了各种鲜花,有芙蓉、石菊、香兰、金盏花,春夏秋冬四季都开不重样。
沈万三府邸里有日升桥、金明桥、宝海楼、秉烛轩等各种亭台楼阁,假山鱼池,鲜花上装饰着彩帛、珍珠,沈万三常常携歌姬在花园中游玩,“以貂鼠为褥,蜀锦为衾”,极尽奢华之能事,有学者分析,《云蕉馆记谈》提到的沈万三府邸就是指马道街的沈万三故居。
另一个传说更广为人知:沈万三出资建造中华门(聚宝门),“聚宝门”距马道街沈府很近,地下还埋着沈万三的“聚宝盆”。
记者注意到,马道街的沈万三故居楠木大厅虽不在老门东历史街区里,但距离不远,步行只需几分钟,但和“老门东”相比,楠木大厅显得格外冷清,“这里没什么好看的,极少有人参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严先生说,现在门东搞起了“老门东历史街区”,再现老门东历史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在历史街区里做一些沈万三史事、传说的展示就更好了,“沈万三的故事曾是我们门东人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在老门东看到“傅善祥故居”这个景点,傅善祥是太平天国女状元,但门东人对她并不熟悉,“如果搞成沈万三纪念馆,会更有南京味的”!
南京城市研究者张智峰说,七八年前,中华门内搞过一个沈万三纪念馆,后来没搞下去,如今中华门城堡上也有一些沈万三的展示,“沈万三的故事主要在门东流传,如果在老门东街区再现沈万三,或把沈万三故居楠木大厅纳入历史街区,会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