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9@365浅谈上海老城区内遗存的老碉堡

(2018-12-05 12:31:07)
标签:

365

上海

老城区

遗存

老碉堡

  若不是偶然看到上海某剧团退休的“园吏”叔叔博文,真想不到、上海老城区内竟还有历史遗存、货真价实的碉堡!
  上海张叔叔也有说起:“以前在虹口区就有好多座碉堡,最有名的一座在原区政府旁的武进路吴淞路口,对面就是著名的虹口区救火会,也曾亲眼所见、不少拍上海战争题材的电影在这个雕堡周围取景,其中有一部好像叫《太阳帝国》,不过,后来这个碉堡在吴淞路拓宽工程中被拆,很可惜”!

  “园吏”叔叔博文:上海市中心尚存的战时碉堡 


  撰写本文之际,看到这篇文字,予以分享: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本文作者)看过一幅上海军旅画家姚尔畅的油画《岁月》,画面上一个白发老者,披着军大衣端坐在城市郊外一块石头上,面对一座碉堡若有所思,也许他的脑海里闪现出火光、硝烟,甚至呐喊,还有凝固的血、残破的战旗,但此刻是安静的,身边的小孙女在采拾野花。

  这幅画给当时还是新兵的我极大震撼,老想着这个老者肯定是个老军人,他也许退离了工作岗位,来这里回望岁月,凭吊逝去的战友,岁月真是个看不见的“杀手”啊,它把人的一切都层层剥离,只剩下浓重的叹息。
  而自己正值十七八岁的年纪,拥有大把光阴,离这位老者的心境太久远了,接下来的岁月,我过着自己的日子,经历所有人都经历的欣喜与欢乐、痛苦与失望,收获着微小成功,体验更大的人生寂寞。

  1983年秋,我同百余名同乡青年从鲁西抵达大上海,然后让数辆敞篷军卡拉到城市北郊宝山区大场镇的马桥营房,进行三个月新兵训练,礼拜天时,战友们到大场镇买东西、寄信什么的,往往会穿越门前老百姓的菜地,抄近路去镇上,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碉堡,很是新鲜。

  后来得知上海郊外遍布的各种碉堡不计其数,它们有淞沪会战时国民党军修筑的,也有日本鬼子修的,淞沪会战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八年全民族抗战由此拉开序幕,后来的解放战争,碉堡们也没阻挡住解放军排山倒海的呐喊,随着“蒋家王朝退隐”,这些碉堡只是一个遗迹了。

  几十年光阴逝去,不知始于何时,突然萌出去上海寻访老碉堡的念头,它们大多应该已被拆除了吧,然而查阅资料得知,这座城市仍有十几座碉堡存于偏僻角落处。

  寻访第一站,我当然想到的是大场新兵连驻地前菜地里的那座,留在上海的战友陪我驱车到了大场,从营房出来,凭记忆和地图、导航,终于找到位于大场镇南大村南大路、祁连山路口原制冰厂旧厂房内的那个,只是它被淤泥包围着,地下管道公司在这里施工,全没有了昔日威风凛凛的气概,在周围日新月异的建筑群里显得灰暗与渺小。

  我宁愿相信它不是记忆里的那一座,第二个位于大场体育中心游泳馆南侧小河旁,转了一圈竟没发现,问了好几个人答曰不知,后经一个保安指引,才找到了,唉,掩盖它的是岁月风尘,也是人们隔世的心态,谁再关心它呢?又有谁能从千里之外跑来寻访探究它?

  它们让我想起画家姚尔畅的画,想起昔日那个十七八岁的新兵蛋子现在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画中那个老者又在哪里呢?他经历的硝烟与呐喊已变成历史教科书的概念,而个体记忆随着年纪,只剩下一种空茫,但我依旧渴望记忆保留得丰富鲜活,证明自己曾拥有过这些真实经历……

  相关阅读:寻访老碉堡

339@365浅谈上海老城区内遗存的老碉堡


  网络图片  上海老城区内依然遗存的碉堡

339@365浅谈上海老城区内遗存的老碉堡

339@365浅谈上海老城区内遗存的老碉堡

339@365浅谈上海老城区内遗存的老碉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