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2018-11-05 20:56:28)
标签:

365

微信

精选

苏州

西园寺、素食

  这是刚刚微信搜索、偶见的一篇文字,予以分享:

 跳脱世俗,佛门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清修之所,在不同的时代中,寺庙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境界。
 赏玩古迹之处,求佛虔诚之地,寻觅美食之所......出世与入世,不过那抬脚的一道门,短暂的一个午后。
 于香火和钟声中静思时光,也算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吧,作为苏州最大的寺庙,西园寺向来不缺游客与“土著”,庙门前双手合十的虔诚,便是这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信仰。
 而庙门之地的素食,往往多了份朝圣的使命感,味道好坏,似乎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起来。

 中午2点的枫桥路,树影斑驳地投在滚烫的马路上,“滴滴”的车辆喇叭在略显寂寥的夏日午后回荡。
 一路沿着枫桥路向西,两侧树木愈发蔽日,汽车喧鸣之声犹在耳,就远远看到两座桥,沿桥右拐,便到了西园寺,市井与佛门,一河之隔。
 寺庙似乎有种无形的魔力,无论多心烦意乱,只要踏进这片净土,心就得到了清静和安宁。

 西园寺其实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眼前的这座寺庙叫戒幢律寺,明黄色的墙面,偶有几个僧人与游客交流或沿街打扫,正门一侧是售票的小窗口。
 还记得“老板娘”上一次来西园寺,还是在年初买腊八粥的时候,如今冬过夏来,西园寺一身夏装,愈发显得古意森郁。
 踏入寺门,许是心理暗示作祟,觉得脚下的石板路都带着庄重感,两侧古树林立,正对入口的是“天王殿”,一侧香火焚烧,不时一两个游客对着殿门参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西园寺这块历经700多年香火供奉的土地,亦是一方“避世之所”,那看似轻飘飘的缕缕香火,承载着朝圣者们沉甸甸的希冀。

 从天王殿后门出来左拐,便是这方寺庙的另一处烟火之地——素食馆,即使过了饭点,偌大的素食馆依然有不少的食客,清雅朴素的环境与素食相搭倒也颇为清心寡欲。

 大厅的桌椅仿古,环境很有禅意,窗外是一个很古风的园子,附近书架上的书都是有关佛教的,若是想要细细研读,亦可免费带回。
 周六、周日的10:00--14:00是西园寺素食的自助时间,35元一位,“老板娘”来的不凑巧,到店时,自助时间刚结束,馒头等素食也已售完,所以就单点了两份面外加两个小炒。

 在入门处点单,点完后将还得将小票送到后面厨房口负责盛饭的义工手里,满满两大盆“浇头”摆在长桌上,阿姨们看票在面条上放上一勺“浇头”。

 观音面”是西园寺的招牌素食面,大汤锅下的细面,15元一碗的份量很足,师傅很舍得放“浇头”,一大勺满满的铺在面上,菌香扑鼻。

 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菜油味,面条入口,软硬适中,汤汁完全渗透到面条里,鲜香滑的感觉在口中弥漫开,轻轻咀嚼,唇齿间清香四溢。
 浇头”有厚笋片、油面筋和香菇等,口感肥嫩厚实,除了笋干有点老,汤底整体味道偏淡,其它的都不错,是典型的苏帮口味。

 如意面”区别于“观音面”,以烤麸、木耳、豆芽、黄花菜为“浇头”。

 丰富的菌类成为肉食的最佳代替品,端上来时,面条整整齐齐叠放在碗底,用筷子一挑,清爽利落,根根分明。
 烤麸吸足了汁水,十分入味,淡褐色的汤底表面浮着一层素油,鲜汤热面,吃完,整个人完全没有“负担”,也不难理解很多人会特意买了门票、进来吃一碗面。

 新鲜竹笋配上白果(银杏果)和面筋等,天然健康的味道似乎要“穿屏而出”了,口味整体上虽偏清淡,却在另一方面突出了食材自身的质感。

 干锅包菜藕片的摆盘独具匠心,编篮的托盘使得简单的小菜多了分韵味。

 与印象中麻辣咸香有些不同,秉持了一贯清淡的作风,爽脆的莲藕略带甘甜,包菜撕得大小适中,淡淡的酸辣味倒也开胃,只这35元一份的价格稍贵了些,综合性价比不高。

 素食馆安静有序的环境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专注地品尝美食,一解平日里大荤大油的腻味儿。
 如果你也正好想去西园寺随意逛逛或烧上一炷香,不妨来这吃上一顿素斋,回归简单,更像给西园寺之行来一个圆满收官。

 西园寺的这个食堂,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很多人曾为了吃这里的菜馒头,排队等过很多次,特别是初一和月半的时候,每次烧完香,都要吃碗面、买点菜馒头。

 来自台湾的李大爷打小便定居于苏州,是这里的常客,60岁的他如今已经退休,逢着初一、十五,有空就来抄抄经文,有时一待就是半天,点上三支清香,跟随法师禅修静坐,聆听佛教义理,特别喜欢听心经乐。

  吃的就是个心境吧,味道倒没那么重要了”,一个人,简单的一碗面,绰绰有余,吃完、喝口茶,聊聊天,这是老伯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坚守的信仰。

 邓姑娘是苏州本地人,来西园寺祈福已成习惯,小时候,逢着年初一,妈妈就会带她来,生日还会来这里吃上一碗“长寿面”,现在长大了,习惯地带着老公、孩子全家出行,园内环境清静优美,心情舒畅的就可以度过一天。

 而这些每日定时供应的餐点,都离不开素食馆的义工们,他们闲暇时刻便来这边帮忙,权当一种修行,虽然午饭每天10:00开始,但早8点左右,他们就陆续来到这里,开始午餐的准备工作。

 常来的义工,上至70岁的奶奶,下至20多岁的姑娘,大家彼此间都已熟络,闲暇时也会轻声聊天寒暄。
 张奶奶说,她从退休后就开始来这里当了义工,之后一直没有间断地做了下来,因为自己本身就信佛,在这儿帮点小忙,自己心里是满足的,每日一样的菜色,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对食客和义工而言,在这里用餐不止是满足口腹之欲,更像是精神上的升级体验,伴随着素食馆内安宁的佛经,一顿素食也有了满满的仪式感。
 寺院里的一餐素食,更像一种短暂的放下生活的琐碎,活在当下的修行,就如60岁的台湾老伯所说,吃的就是个心境,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快乐,用平和心态融入生活。

 西园寺素食

 地址:留园路西园弄18号西园寺内、营业时间:8:00—17:00、“老板娘”(本文作者)悄悄话:“想要来吃自助素食的,还是要早些来为妙”哦!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309@365西园寺里的素食小馆,能吃到禅意满满的“观音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