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南通台方言节目《总而言之》报道、唐闸“古镇”的司作舟故居、即“司园博苑”将于今年国庆前夕对外开放:南通唐闸旅游又添新景
司园博苑翻新开放
唐闸镇有不少历史沧桑感的老建筑经过整修、翻新,成为新景点,比如西市街74号,原来的闸西粮管所是一幢民国建筑,见证了唐闸镇当年的繁华,重修两年、并经过布展,将于近期开放。
也是前期,微信网搜南通相关旅游内容,偶见微信里有图文介绍,才知南通开发区的“南通壹城”(上海证大集团老总、南通海门人戴志康开发的高档房产及仿民国街区景观区域)仿民国街区(即“民博园”,也称“非遗工坊”、马路对面是“非遗工坊”的另一半区域)原为新港古镇旧址。
而针对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的古镇、仿古老街修建热潮,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旅游指导开发专家阮仪三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都是假古董”!
阮仪三是国内最早指导、提倡、保护,并参与了诸如苏州周庄、同里、丽江古城等多处水乡古镇的旅游开发、保护项目,但丽江古城等区域近些年的种种新闻事件也频频被曝光、引发社会大众的舆论关注和强烈谴责!
微信搜索这条新闻,才知唐闸古镇旅游开发公司,开了个新浪微博:“唐闸民族工业风情小镇”,其微博里才能看到微信搜到的这则内容(网搜无法找到):司园博苑,传承古镇百年光影
以下为这篇原文的部分截选内容:
漫步在唐闸大街小巷,细细品味一幢幢房舍相连、蜿蜒相接的民居建筑,你会觉得那精巧别致、独具神韵的老房子也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一式青砖黛瓦、猫头滴水、拔步廊檐、回廊庭院的民居,构成一幅记载着唐闸历史沧桑、人文繁衍的绝美画卷,它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寄托着一代代曾生活于此的人们挥之不去的乡愁。
作为一座民国建筑,司作舟故居就像一部无言的书、有形的画、哲理的诗、兴衰的歌,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沧桑的往事、演绎着传奇的故事。
司作舟(1898年-1973年)是南通人,司裕大粮行董事长,大生纱厂副厂长,曾任南通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南通市工商联合会筹委会常务委员、唐闸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
司作舟为张謇所办南通纺织大学早期毕业生,专攻纺织机械,早年游学德国,精通英语、德语,入职大生纱厂后,历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行政副厂长等职。
司作舟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位于唐闸西市街74号,临街傍水,院内三楼三底朝南,二楼二底朝西,楼房后隔天井是三间七架檩的中式平房,天井(院子)西侧还有亭子、厨房等配套房,参差有致,主楼为二层青砖黛瓦折角小楼,中西合璧模式,前有临街敞厅门楼,后有正埭瓦房合院,解放后,私房改造收归国有,辟为闸西粮管所。
此为这篇文字中发布的司作舟故居(展览馆)内部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