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7@365老上海的记忆: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老建筑

(2017-12-13 19:11:08)
标签:

365

老上海的记忆

上海音乐学院

老建筑

歌唱家廖昌永等

    日前,央视3套全新访谈节目《文艺名家讲故事》系列专题中,同为四川老乡的李佳明专访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声乐系教授、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求学经历,以及他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工作趣闻,而夫人就是他的大学同学、来自钢琴系的女生王嘉,读书期间一直暗暗资助来自农村的廖昌永。
 
  2016年3月,被誉为“中国夜莺”的上海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周小燕因病去世,享年99岁。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罗魏受廖昌永邀请,回国并回母校执教,而他们三人也是附属师生关系:罗教授出国进修前,曾是周小燕教授的学生,而廖昌永当年入校就是罗教授的学生,而后被推荐给周小燕教授,又成为她的得意门生之一(周小燕教授选择学生非常严苛)。

  原来这档全新节目早于今年2月就已播出,如今算是重播,廖昌永的这期节目是今年国庆期间播出的:文艺名家讲故事:廖昌永——永不休止的咏叹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最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当属其拥有的几幢西式洋楼,由衡山路至岳阳路,沿东平路一字排开,虽经历近百年风尘,依旧难以遮掩这些优秀建筑风韵,反而日久弥新,成为上海时尚地标之一。

  这些建筑群中数9号楼最为著名,1997年,这幢住宅就被列入上海第二批近代优秀建筑之列,它不仅是东平路别墅群中体量最大的,外观风格大气沉稳,具有法式奢华浪漫,更因为有一段独特历史人文价值而被人称道。

  东平路9号是典型法国式花园洋房,面南背北而建,由外型不一的东、西、中三部分构成,其中主楼有很强层次感,东部比其它部分向前跨出一截,中部券门较宽阔,带有内廊。

  虽历经沧桑,但整栋建筑还是得到相当好的保护,楼梯、壁炉、装饰护墙板、二楼地板都基本保存完好,二楼排练厅和其它房间之间的过道,靠天花板处的拱形拱券,和门楣线条相呼应,一侧有宽敞的窗,楼道里的地板、楼梯和门都流露出当年别样的风情。

  附中9号楼(上海音乐学院)

347@365老上海的记忆: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老建筑


  上海音乐学院专家楼建于1926年,房屋为砖、木、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共三层,建筑面积约为720平方米,高约为17.8米。

  这座具有德国风格的建筑为孟莎式双折屋面,双坡“老虎”窗,屋顶错落有致,底层为砖墙,水泥粗拉毛墙面,部分墙体采用毛石饰面,半圆拱劵门洞和窗洞,劵身突出毛石间隔点缀,整体极富特色,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内部楼梯、护壁、壁炉等装饰为西式风格,做工考究。

  1958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担任院长期间,上海音乐学院从漕河泾迁入此处,该楼主要作为学院办公、学生宿舍和接待专家之用,由此称为“专家楼”,以接待国内外音乐专家教授。

  对于历届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而言,他们对上音的一部分记忆留存在上音校园建筑上,经年累月、风雨侵蚀的建筑会和时间一起让这份记忆渐渐模糊……而修复优秀历史建筑汾阳路20号,可以让模糊的校园记忆重新清晰起来,2008年,上海音乐学院决定对汾阳路20号“专家楼”进行修缮保护,重现百年历史建筑品位和格调。

  专家楼(上海音乐学院)

347@365老上海的记忆: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老建筑



  下图在专访廖昌永时,也在节目里频繁出现,如今此处摆放着一架钢琴,阳光会从窗外照射进来,廖昌永回忆起当年在此、周小燕教授授课的情景,以及他现在有时在此给学生们上课、排练


347@365老上海的记忆: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老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