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8@365也谈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

(2017-12-04 19:33:53)
标签:

365

北京

北海公园白塔

妙应寺白塔

扬州瘦西湖白塔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始建于清初顺治八年,属于藏式喇嘛塔,塔高35.9米,塔上是圆形、下面是方形,北海白塔结构是砖木石混合结构,是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等五部分组成,属于覆钵式塔,北海白塔四周有天王殿、意珠心镜殿、七佛宝殿、具六神通殿等建筑,琼岛东北坡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

  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1679年,该塔被地震所毁,次年重建。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该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这种象征神权的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具有主宰全园气势,以体现"君权神授"封建思想,此是帝王宫苑一大特色

白塔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逐渐形成一种有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塔的功能最早是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鸸?、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所以又称“佛塔”、“宝塔”。

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重楼结合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各朝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正方形逐渐演变成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塔的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材质不断丰富,从传统夯土、木材扩展到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

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不同角度,都可以领略塔的文化魅力。

除北海公园的白塔外,北京妙应寺(白塔寺)里也有一座白塔。

“无影白塔塔无影”是描绘北京妙应寺(俗称白塔寺)白塔独特之处的说法,据说,妙应寺白塔无论白天在阳光下或夜晚月色下,都没有影子,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说法?是传说还是事实?经调查证实,真相惊人,但现状堪虞,未来期待再现神奇。

  妙应寺白塔通高50.9米,在700年前没有摩天大楼的京城是罕见“庞然大物”,很有“坐镇都邑”气势,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接受着四方百姓顶礼膜拜。

  “堵波”是梵文“Stupa”音译,意思是“高显处”、“功德聚”或“坟陵”等,略译为“浮图”。

  传说,释迦牟尼成佛后,从菩提树下起身来到鹿苑,当时有两位商人见到如来的威仪神采,很是敬仰,亲自献上炒面和蜂蜜,并聆听佛祖教诲,商人请示佛祖供奉的仪式,如来便将身上法衣脱下,叠得方方正正,平铺在下边,然后将化缘用的食钵倒扣在法衣上,再将锡杖竖立于上,就成了一座宝塔,两名商人回到各自城中,按佛祖指教修建高层建筑,这就是最初的塔。

  佛祖圆寂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舍利子供奉在“堵波”内,从此“堵波”成了佛教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妙应寺白塔是一座典型“堵波”式佛塔,整座塔以坐佛造像为造型依据,犹如一尊端坐大佛,白塔由塔座、塔身、相轮、华盖和塔刹五部分组成。

  塔座是高9米的方形折角须弥座,象征佛祖莲花宝座,塔身为直径18.4米的巨型覆钵,丰肩收腰,曲线优美,酷似佛祖身影,塔基与塔身相连处是表示佛祖盘屈下身的覆莲座和金刚圈,塔身上还有一层折角须弥座,用来连接上面的13层相轮。

  塔刹之上的华盖及塔顶为佛面象征,华盖周围有36个铜铃,铜铃长约22厘米,铃内吊着一个十字形铃心,下面连着三片风叶,每当风过之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象征佛祖发出的声音。

  华盖之上为一座高5米的鎏金铜质的塔刹,在太阳照射下发出耀眼金光,与白塔浑然一体、醒目壮观,代表着佛的智慧和光明。

  白塔建筑结构不仅是佛的象征,其各组成部分也可以翻译成佛教语言:方形塔基象征“地”,圆形塔身象征“水”,三角形塔刹象征“火”,伞形华盖象征“风”,螺旋形塔顶金光闪耀,象征“生命精华”,“地”、“水”、“风”、“火”正是佛家所说,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四种元素,如此,白塔外形和内涵都充分体现了丰富宗教意义。

  作为北京一个独特的风景区,比故宫还早建一百年的白塔寺吸引了很多游客,对白塔寺居民区的原住民而言,这个曾经的居住核心离自己也越来越远,这座雄伟壮丽白塔的存在越来越像一个符号,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有700年历史的藏传佛教“白塔寺”应该如何兼顾保护与文化传承?新时代下,它怎样才能再度融入百姓生活?它的保护模式对国内其他古建筑的保护是否有借鉴意义?

  在鲁迅博物馆门前不足十平米的狭长小卖铺里,一盏橘色灯光下,宋师傅指着不远处的白塔神秘地告诉记者:“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

  “无影白塔塔无影”一直是民间描绘白塔独特之处的说法,听起来荒唐的故事,现实中并非全无来由。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要从白塔独特的造型说起,白塔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藏式佛塔,塔身呈圆锥形,像一个倒扣的钵,塔身上部大,下部小,在阳光或月光下,塔的影子只能是一个局部,此外,白塔寺周边环境不是很开阔,狭窄胡同、高低不平的地方遍布四周,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也无法看到白塔完整的影子,所以就有了“无影白塔塔无影”之说,出于对白塔寺的敬畏也好,爱护也好,多少年来,白塔寺和当地原住民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白塔寺左边的门洞早已被乞丐当作了遮风挡雨的“家”。

  扬州瘦西湖的白塔是一处著名景点,名为“白塔晴云”和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非常相似,这里面有一段故事:乾隆一次游览瘦西湖,船到五亭桥畔,乾隆尽观四周,对随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荫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随行有很多当时富甲天下的大盐商,听皇上如此一说,为讨皇上欢心,不惜万金,诗画成图,连夜用盐堆砌了一座高塔。
次日,乾隆一看,以为有白塔“从天而降”,非常高兴,同时深感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名不虚传,乾隆离开后,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了扬州白塔塔形和北海白塔相似,略显修长,高度也比北海白塔矮,同时充分发挥了砖刻特长,是扬州园林艺术与佛教雕刻艺术的巧妙结合。

电视剧《大清盐商》经过艺术处理,将一夜建成的扬州瘦西湖“白塔”,安排在乾隆南巡扬州时,其实白塔约20多年前就已建成,此外,剧中一夜建成白塔的不是汪朝宗的原型江春,变成了另一位盐商总商马德昌。

 据扬州学者方晓伟考证,扬州白塔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间,也就是乾隆第二次南巡之前。

 方晓伟研究认为,王文治在乾隆十八年左右写《扬州莲性寺同殷石琴、黄月波访刘南庐不值》时,没有看到、写到莲性寺白塔,而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84年),杨锡绂为洪赐仲写贺寿诗时,杨锡绂笔下已出现“白塔红桥侈胜游”的诗句,应该可以确认,扬州瘦西湖莲性寺的白塔,建造于乾隆十八年到乾隆二十八年之间。

 李斗在《扬州画舫录》第十四卷里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莲花桥建成后,“两岸皆建名园”,莲花桥北有“白塔晴云”一景,因隔河与莲性寺白塔相对而得名,据此,瘦西湖白塔应建造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间。

 关于扬州瘦西湖白塔,传说更为详细的文字,还有“民国史料笔记丛刊”之一的《南巡秘记》中《一夜喇玛塔》一篇,《南巡秘记》为民国初年许指严著,全书以乾隆帝六次南巡为主线,分数十个专题对相关秘闻故实作了提示与描述。

 《一夜喇玛塔》是其中第六篇,据作者所述,第一,白塔是一夜之间造成,第二,白塔是用砖石瓦砾砌成,据说乾隆还为之命名“飞来喇玛塔”,以示其建造之神速如“凭空飞来”一般。

  其实,关于白塔更大的谜是民间一直传说是用盐包堆成,例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扬州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的《扬州民间故事集》里,都收有同样的传说《真假白塔》,大意是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扬州官员和商人向皇帝大献殷勤。

 有太监对扬州盐商说,皇上来扬州要在“吹台”(熙春台)钓鱼,如在湖对岸建一座喇嘛塔,使那里景致像京城里的北海,那就美了,盐商们急中生智,竟想出一法,连夜施行,次日一早,皇上发现湖边俨然矗立着一座白塔,昨天这里还是空空一片,不禁大惊,太监找了个机会到塔下细看,发现这座白塔原来是假的,塔身系用盐包堆成,远看却同真的一样,太监找到盐商,声称要告发他们的欺君之罪,盐商无法,只好贿赂太监五千两白银,后又在假白塔原址兴建了一座真白塔。

 网络图片  依次为: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扬州瘦西湖白塔

338@365也谈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

338@365也谈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

338@365也谈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