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7@365南通三塔的历史传说(二)

(2017-11-23 06:49:07)
标签:

365

南通三塔

狼山支云塔

文峰塔

光孝塔

“一塔云霄插”的支云塔坐落在长江边狼山顶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关于支云塔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传说:南宋时,湘地一位巨贾,捐钱三万94在洒州修了一座宝塔,名曰泅州普照塔(古泅州城在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北,后陷于洪泽湖中)。

数年后,这位商人舟行江中,骤见一金塔浮于水面,俄顷,向东飞去,冉冉落于狼山之巅的紫琅峰顶,于是狼山就有了支云塔。

明万历三年(1575年)任广东按察使司副使的通州人顾养谦回通参与翻修通州的寺与塔,在万历五年付梓的《万历通州志》中有一段《顾记》,其中说支云塔似为唐总章二年(669年)首建。

后人考证此说不确,比较准确的年代是宋太平兴国年间(936一984年),后历经火灾与地震,多次倾纪与修葺,解放后也曾数次大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84年,历时一年,耗资37万元,高20多米的塔刹是用从圭亚那口的克朗木制成。

支云塔在古代也称文笔塔,主修明《万历通州志》的通州知州林云程在该志书《林记》中云:“支云塔者,插其端,凌霄秀出锐如毛颖,通人号为文笔”,支云塔高34.98米(一般称其为35米),砖木结构,四角五层,呈正方形,每层有3个小门,腰檐呈翘形、刹顶有相轮7重。

 

支云塔给“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增添辉煌光彩,也是南通三塔中最主要的标志性宝塔。

通州州城中心的钟楼(市区钟楼广场的钟楼、谯楼)、南城门(江山门、开发区南通壹城房地产仿民国区内有仿建城门)、长桥和狼山支云塔处于同一轴线上,天气晴好时站在钟楼上可见在阳光下灿烂光辉的支云塔,成为古代通州一大景观,诗人墨客们偏爱支云塔,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最广的是殷学思的《支云塔》诗:宝塔支青云,去天才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

 

解放后修葺支云塔时,在塔端100多公斤重的铜葫芦中发现有历代僧人置放的金玉饰器、银箔珠宝与佛像经书等几十件镇塔之宝(修竣后仍旧放入),宝塔有宝,名副其实,前人曾将狼山与军山、剑山、马鞍山和黄泥山喻为“五山如一掌”,狼山之巅的支云塔堪称掌上明珠。

光孝塔又名堤塔,是三塔中建塔时间最早的,坐落在通州城北部偏西的天宁寺内,与钟楼遥相比邻。

天宁寺原名光孝寺,所以塔名也称光孝塔,现今南通市也有老百姓因寺名而称塔为天宁塔的,但正式名称还是光孝塔,天宁寺建于唐咸通四年(864年),稍后建成光孝塔,至今已有1100多年,比通州建州筑城还早几十年,故有“先有塔,后有城”的说法。

光孝塔在三塔中塔身最矮,仅高30米,五级八面,须弥座式塔基,每层塔檐用砖砌成迭涩平座,上檐用角梁,下存擎檐柱,腰檐向上反翘,绕以雕板木栏,每层有4个门,塔刹较高,承露盘上装相轮7重,刹顶安装绕以光焰宝珠。

光孝塔也有一些饶有兴味的传说,其一,清乾降年间,通州出了一个状元胡长龄(故居就在紧邻的寺街内),童年时聪明调皮,家靠近光孝塔,常登塔玩耍,一次他踩着栏杆、双臂抱着檐角玩,不料打了个翅超,脚离了栏杆,眼看一场事故即将发生。

胡长龄人小心大临危不乱,紧紧抱住槽头,不呼救,不乱动,缩起双腿,轻轻回荡,当双腿荡到栏杆内位置时,身体猛地向内一摆,手一松,顺势跌落在栏杆里,让塔下紧张围观的人们大大松了口气。

其二,相传清朝末年一次大修中,从鎏金葫芦里取出一只镇塔宝杯“披霞杯”,将此杯放置水缸中,缸中的水即刻变化,发出灿烂霞光,非常奇异,近代南通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张容在世时对些事十分关心,惟恐“披霞”宝杯落入歹人之手,遂将其藏入南通博物苑妥为保管,抗战时期辗转藏匿于苏沪等地,后下落不明,殊为可惜!

笔者推测,此传说中鎏金葫芦里藏有“披霞杯”可能确有其事,是否如此神奇难以准信,此物已失,无从核证。

文峰塔坐落在通州州城东郊壕河边,在三塔中建塔时间最晚,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塔身最高,为39米,六角五层,仿楼阁式木架结构,青筒瓦,白墙红柱,每层有小室,每面一门两窗,内设扶梯,外有走廊,飞檐翘角上饰以龙首、走兽和神仙等,翘角下系金铃,塔顶为六角攒尖顶,塔刹细长,和支云塔、光孝塔一样也有7重相轮,刹顶由仰月和宝瓶构成,有铁索和塔顶相连,显得古朴庄重。

文峰塔建在城东壕河之滨,为濠河美增添风采,昭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韵,文峰塔的历史和传说也大多与人文和教育相关,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古人总结历史,发现明代万历年之前,通州尚无人中过状元,有一位风水先生说,若在州城东建一座塔,即可地灵人杰,使人文荟萃的江南古城通州名副其实,文峰塔下为文峰禅院,后易名五福寺,塔名始终未改,仍称文峰。

说来凑巧,文峰塔自明末建成后,清代通州即出两名状元,第一位是乾隆时期的胡长龄,第二位即晚清恩科状元张謇。 

配图依次为文峰塔、光孝塔


327@365南通三塔的历史传说(二)

 

327@365南通三塔的历史传说(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