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但苏州究竟有多少园林,怕是连世代生活在姑苏城内的老苏州们都说不清楚!
为保护传承这一文化标志,苏州从2015年开始启动《苏州园林名录》编制工作,之前两批《苏州园林名录》公布,59座园林被列入其中。
今年9月,第三批名单公布,本次列入名单的园林共有31处,其中7处不对外开放:环翠山庄、师俭园、南石皮记、瑞园、乡畦小筑、道勤小筑、后乐园。
相关阅读:苏州又一批园林被纳入《苏州园林名录》、吴中这10个园子或将入选《苏州园林名录》,其中冷门的、你绝对是第一次看!
环翠山庄是《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的祖宅和他小时候的居住地,已修缮一新。
走入位于同里镇大叶港畔的三元街,远远望去,飞檐——江南园林古建筑标志凸现在视线里,察看新园林的兴奋感陡增。
转过石刻照壁,眼前的环翠山庄建筑群以荷花池为中心,池周有八角亭、船厅、四面厅、梅花馆、观梅台、花厅、绿云小憩、曲桥、假山等,做工精致,设计精巧。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恰似一幅幅天然画卷,听说环翠山庄最早为清同治年间画家严友兰所建宅园,又称“严家花园”(并非木渎镇的“严家花园”、两者不同)。
严友兰为严宝礼祖父的亲兄弟,严宝礼一家也在此居住,因园内原先广植翠竹花木,有环翠之意而得名,旧时堂名为
" 宗经堂
"。
此时徜徉于环翠山庄,真想把眼前一切收入眼底,上二楼、登假山,览全景,下探湖面、花园,步入荷花池上二桥,一为曲桥,一为独步桥,曲桥拱形单孔,小巧玲珑,属“小桥极则”。
园中除翠竹外,还有桂花、山茶、竹桃、黄杨、冬青、石榴等花木,交相掩映,有花不醉人、人自醉之态,如此完美的江南园林多年来为何不为外人知晓?不禁有一种莫名对庄园建造拥有者的“羡慕嫉妒恨”。
怀着一份好奇心,寻找到同里地方志撰稿人、70岁开外的计东生和80多岁的王介荣老先生,二老思维敏捷,说起话来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旧时回忆由他们道来,仿佛就在眼前。
从他们激动话语中感受到老人对同里人杰地灵文化的那种深深眷恋,经二老回忆,当时严家在同里是个大族,民国时期环翠山庄西部是源丰米行行址,源丰米行是当时著名的大米行,有房屋53间,沿河有五开间廊棚,廊棚在上世纪60年代初拆除;山庄南面是五开间平房,有四进,各进间由天幔或穿堂连接,山庄中部是三开间平房四进,房屋之间只有一个小天井,北部是不规则小屋区及四开间楼房,西北角还有一块空地,原是平房,抗日战争期间拆成空地,1952年出租给协记米行,60年代由糠麸站使用,1978
年后开办五金厂时全部拆除翻建成厂房,80年代后都归眼镜厂使用。
如此“碎片化”的环翠山庄何以归集?探访修缮者史建华先生后便知晓了,严家住宅区,解放初期有一半以上房屋用于出租,1970年房改时列入没收,80年代将部分环翠山庄房舍翻建成厂房、办公楼,至2003年虽留下旧址,有古树、荷花池、小桥、四面厅等,其余房舍已非原貌,损坏极其严重。
将环翠山庄化零还整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修缮者找来史料,经这支在苏州园林建筑方面名列前茅的团队一点点琢磨,历经岁月和历史洗刷已破落不堪的环翠山庄,修复后如出水芙蓉,美丽如画。
修缮后的环翠山庄占地约七余亩,恢复了旧时大部分历史建筑及花园,移种多棵古树,其中包括一棵230年树龄的罗汉松、一棵130年树龄的金桂、一棵110年树龄的红花檵木桩、一棵110
年树龄的榆树桩及百年树龄的腊梅。
水池假山、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基本再现此处往日盛况,此外根据现代使用功能进行融汇,在地下一层还设置酒窖,可珍藏各类名酒,利用地下室隔音和立体声效果开设视听娱乐室,茶室、书斋等,为古宅注入新灵魂与内涵,也是对园林功能的一种丰富吧。
那么大的宅院,严家后人回来寻根否?一路探访后萌生寻找严家大族后人的念头,“朋友圈”中找无着落,不经意在同仁中获知严家后人不久前带朋友特意游玩过同里。
终于找到严宝礼外甥、现已退休的报人任持平先生,经与任先生微信来往回忆,当年敌伪时期,《文汇报》“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大部分员工遣散,有的去了内地,但家属滞留上海。
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家属没有亲人音讯生活无着,来找严先生,日子咋办啊?因严氏在同里经营米业,所以答应接济他们,从老家运来米分发给部分家属,或许由于严先生这么一种姿态,《文汇报》员工很感恩,故光复以后,《文汇报》最早复刊,严一呼百应,老员工纷纷回归,也许是一种凝聚力吧,还听说为维持《文汇报》运作,严家时不时将值钱东西典当换成现钱,到筚路蓝缕的境地,很艰辛。
根据镇志:《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1900年 —
196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同里人,江南公学肄业,曾任上海两路局财务总稽核,三十年代初创办交通广告公司。
1937
年抗战爆发,他抗日救国立场鲜明,抗战胜利后,《文汇报》与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在读者中声誉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严宝礼历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候补委员及上海市政协委员,1960年11月18日在上海病逝,终年60岁。
岁月浮沉,《文汇报》已是历史悠久、声名远扬,报人们感激缅怀劳苦功高的创办人严宝礼先生,今日修复一新的环翠山庄,慕名参观者因此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网查,进驻环翠山庄内的几家工厂相继搬迁后,又开设商务会所,实际目前管理方是苏州吴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不对外开放,但已列入苏州官方的拟修复开放名单。
相关阅读:环翠山庄与严宝礼先生
苏博成员“游尘凡心”博文:游同里古镇(一)之环翠山庄严宝礼故居
他的博文配图
苏州同里“环翠山庄”

苏博成员“东徐一小草”阿姨老博客博文:苏州马大箓巷师俭园掠影
博文阅读:师俭园——古宅焕然,数十春秋
以下3座、今后拟将“修复”开放的园林,几乎都是现代仿建,也就可想而知了!
苏州“后乐园”位于阳澄湖镇凤阳路5号,面积22000平方米,徜徉在春光迤逦的园内,站在假山湖石之巅,望湖光渔影,心旷神怡,正可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后乐园”引阳澄湖水入园,经明湖,绕四面厅入“龙潭”,湖水清澈,水转峰回,鱼跃“龙潭”,园子也因水而显得愈发灵动而有生气。
“后乐园”由东花园、西花园、南花园组成,长廊百米,各式漏窗七十多扇,更有两处巨大山石镂空照壁。
通过贝律铭大师和丁国奎大师的独具匠心,叠山理水、建亭筑台、莳花栽木,以谈樵耕读理念构建园林,并以师法自然哲学创造出另一个
“自然”。
与明朝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故里一水相连,无尘嚣之烦恼、得清闲于一隅,寻香而入,沿长廊曲折,峰回路转,鸿广堂前人和烟仿佛凝聚在一起,静静感受佛国神灵之寥廓。
小小佛堂中,东西两侧是明代“十八罗汉”、“八仙过海”,隋朝“佛头”和晋代“佛陀”,佛堂正中供奉着南宋时期珍贵的“观自在菩萨”宝像和宋代“鎏金卧佛”,与“后乐园”隔河相望的皇罗禅院始建于唐朝中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集北派建筑风格的寺庙。
印象中的阳澄湖镇以大闸蟹闻名天下,如今生在园林世家的阳澄湖镇又多了一张新名片,让这里又多了一分苏式情调。
相关阅读:苏城新宝地——
阳澄湖镇又添一新名片!一园林即将纳入《苏州园林名录》


瑞园位于姑苏城之西南,北依穹窿山,南濒太湖,远离闹市,是历代名人雅士理想隐居之地,即吴中区太湖度假区象山街道舟山村99号。
瑞园由苏州“香山帮”(因修建故宫、布达拉宫等诸多著名建筑而享誉世界)国家级非遗传人、薛福鑫先生担纲设计,省级非遗传人薛林根、郁文贤、韩建贤率领苏州太湖古建耗资上亿元,历时6年建成,地广30余亩,集苏州园林至精髓,园内有天香楼、海棠轩、藕香榭、花蓝厅、鸳鸯馆等,厅堂轩敞,曲径通幽,顺山势而高下,园内湖塘宽广,闪光云影相接,池畔湖石玲珑。
瑞园名树古木众多,奇果异卉,四时芳华不断,以“孩儿莲”最为珍贵(苏州东山雕花楼后花园里也有一株),“孩儿莲”又称红茴香,目前苏州少有几棵,瑞园这棵树龄已有百年。



道勤小筑(勤园)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杨湾寺前村,2011年动工,耗时两年,在占地3亩基础上营造了以苏式园林为要素的院子。
将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叠山、理水、植树等手法均运用其中,打造出一个集理想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宅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