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导致斯科特命陨南极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贮藏点的煤油太少了,据说在严寒中,锡变成灰色粉末,造成油桶焊接处脱焊
。
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去南极探险,一去就杳无音信。
后来发现他们都冻死在南极。带了那幺多燃料,为什幺还无济于事呢?
原来,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路上发现,他们第一个储藏库里的煤油已不翼而飞。
没有煤油就无法取暖,也无法热东西吃,好不容易克服千难万险,又找到另一个储藏库,可那儿的煤油桶同样是空的,铁桶也有裂缝,显然煤油都是由于铁桶漏了而流失的。
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其中奥妙,原来盛煤油的铁桶是锡焊的,当锡变成粉末时,煤油就顺着缝隙流出来了。
捷足先登——阿蒙森抵达南极点的故事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被人类征服的大陆,1831年,北磁极被发现后,德国大数学家卡尔·高斯科学地预言:在地球南端,也应存在着与北磁极相对应的南磁极,高斯甚至估测出了南磁极的位置。
从1838年到1843年,法国、美国、英国先后派出探险队前往南极,试图找到南磁极,都以失败告终。
1909年1月16日,英国沙克尔率领的探险队找到了位于南纬72度15分的南磁极。
实际上,磁极位置是不断变动的,它沿着规则的“8”字形轨道移动。
在这个轨道中,有一个“极点”,即地球自转轴的最南端,它是南半球所有经线的汇聚点,位于南纬90度。
这个南极点成为探险家们试图征服的新目标。
最早发现并到达南极点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从1906年开始,他花了整整4年精心准备组织一次征服北极点的探险活动,即将出发时,突然传来美国人抢先到达北极点的消息。
“上帝!我简直无法相信!”阿蒙森惊呆了,“难道4年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
探险是阿蒙森最喜爱的事业,绝不肯轻易放弃。
1910年6月,他获悉英国人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正启程前往南极寻找南极点,这个消息使阿蒙森又一次兴奋起来:“对,北极点被人捷足先登了,但南极点还是块处女地,我一定要第一个找到南极点,和斯科特一试高下!”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率领“先锋号”船离开挪威,开始寻找南极点的艰苦征程。
4年努力使得阿蒙森的探险队极具实力,尽管他比斯科特晚两个月启程,却比斯科特更早到达罗斯海东岸的鲸湾。
1911年1月26日,阿蒙森探险队在鲸湾建成一座营房,命名“先锋者之家”,2月4日,斯科特探险队才姗姗来迟,抵达鲸湾,双方友好互致问候,但彼此心照不宣的又一轮竞争正式开始。
阿蒙森很注重节假日的休息,每逢周末都毫不例外地宣布就地休息,使得探险队员们在长途跋涉的艰苦征程中能得到足够休息和必要调整,带来的116只爱斯基摩狗和4架坚固的雪橇在征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阿蒙森对探险队员们说:“现在正是南极的好季节,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既定进军路线上,设置一些补给站,南半球的冬季就要来临,必须暂时离开南极。”
于是,他们沿进军线路设置7个补给站,共存放约3吨补给品,其中最远的补给站距离“先锋者之家”384公里。
每个补给站都有一个高大圆锥形雪堆,顶上插一面黑色三角旗,四周还有十几面同样的旗帜,插成南北向、东西向的两条直线,而且,他们还细心地在每面旗上标着返回“先锋者之家”的方向和距离。
南极的冬天就要到了,“先锋号”载着主力队员开往新西兰,在那儿度过了南半球的冬天。
5个多月过去了,南极终于又出太阳了,1911年10月19日,阿蒙森和4个伙伴一起,带着52只狗,驾着雪橇向南极点正式进军。
一开始,他们进展神速,但越接近南极点道路越艰难,11月15日,他们终于登上布满冰川的南极高原,第一次看到裸露的红褐色岩石,阿蒙森兴奋地说:“我们越来越接近南极点了!明天就地休息,后天开始爬山!”
11月19日,他们终于登上极地高原顶部,海拔3340米,阿蒙森知道,南极点就在这个极地高原中心,下一步工作就是在这个高原顶部找到梦寐以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他们不得不宰杀了24只狗,以保证队员和其他狗的食品供应。
12月13日,阿蒙森从测量器上看到已到达南纬89度45分,他掩饰不住内心激动,向队员们大声宣布:“大家注意,现在距离南极点已非常接近,再往前走一段,就成功了!今晚大家好好休息,保持体力!”
第二天,探险队向南前进了几十公里,阿蒙森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到了!到了!就在这儿!”
他们终于找到了南极点——南纬90度,海拔3360米。
他们在南极点整整考察了4天,队员们都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离开南极点前,他们在挪威国旗下的帐篷里留下两封信,一封给挪威国王,另一封给正在行进中的斯科特——请他将信转送给挪威国王。
谨慎的阿蒙森知道,虽然成功了,但返回营地的征途仍然充满艰险,必须做好遇难的准备。
不过,命运似乎特别垂青阿蒙森,1912年1月25日,他们安全返回“先锋者之家”。
在过去99天里,他们走过3000公里艰苦路程,取得首次发现南极点的巨大成功。
5天后,全体探险队员乘坐“先锋号”踏上归途,半年后安全返回挪威,受到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
另一位探险家斯科特却没有阿蒙森那么走运,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到达了南极点,却比阿蒙森迟了整整5个星期。
更加不幸的是,返回途中由于食物匮乏、天气恶劣,斯科特和队友们带着遗憾葬身冰原,为人类探险事业悲壮捐躯。
阿蒙森(Amundsen,Roald
1872~1928)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
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
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
1910年6月乘“前进”号(Fram)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
阿蒙森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
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北极上空。
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
核心分析:
事实上,两队刚一组建,胜负就已注定。
阿蒙森的计划周密而切合实际,不仅队员都是滑雪能手,而且他深知在极地旅行中狗的重要,因而专门选了一名养狗专家随队。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斯科特却准备让其实不能忍受南极严寒的小马作为动力,而且他的人员几乎都不会滑雪,甚至还可笑地准备了一辆自行车!
另外,阿蒙森很重视队员健康,对食物新鲜度非常重视,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新鲜海豹肉给队员补充营养。
与之对比的是,斯科特对此漠不关心,尽管明知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却依然靠大量罐头过活。
阿蒙森以狗拉雪橇,轻装前进,1911年10月15日从基地出发,12月14日顺利地到达南极点,稍作停留后就于次年1月25日胜利返回了原出发基地。来去之神速,连在基地驻守的水手们都大吃一惊!
而斯科特却因错误选择了不耐寒的马和狗一起拉雪橇,使得行期一再推迟,直到比阿蒙森晚半个多月才出发!
又由于狗与马一同行进速度很难协调,因而前进缓慢,由于冬季已然来临,不久马和狗都难以承受严寒,最后只得用人力来拉雪橇。
经过两个半月疲惫不堪的跋涉,直到1912年1月17日才到达南极点,然而,就在目的地近在眼前时,他们远远看到挪威国旗以及阿蒙森团队留下的雪橇印迹,犹如兜头一盆冷水,彻底击碎了斯科特及其队员的心......
彻底丧失信心的斯科特团队,在归途中再也难以承受失败和严寒的打击......不久,队员们相继死去,燃料也即将耗尽,天气却愈发恶劣。
终于,在燃料与食物断绝的绝境下,斯科特在写完最后一篇日记后,与其他两人被冻死在南极的茫茫黑夜中......
然而,当搜救人员发现他们的遗体时震惊地发现:尽管在那样每前进一步都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斯科特团队还拖着重达35磅的地质标本,直到最后一息!
阿蒙森(左)和斯科特(右)在滑雪板上,而阿蒙森探险团队的成功也是世界上人类首次抵达南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