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吃饭边看电视,转换到央视英语频道,刚好在介绍扬州祥庐园。
大概是几位民间摄影爱好者,在挺冷的季节、带着摄影摄像器材去那儿拍摄、采访园主杜先生。
画面中同时出现的,还有几位慕名而去参观的游客。
没错,他家随时欢迎各位游客前去参观。
还是2011年4月底、5月初回扬州探亲,五一那天、首次去逛东关街,人来车往、络绎不绝。
我们4人(舅舅父子)只顾一直前行,全没注意姨妈早被东关街上的酱园(酱菜店)斜对面、一条窄窄巷子口墙上几行毛笔字吸引过去。
只听姨妈喊我们,才见墙上写着“祥庐园五一免费开放3天、由此往里”字样,随即进入这幽深巷子。
走到顶头,果见一户人家开着门,询问、待主人允许进入,穿过门廊即有淳朴之意扑面而来:门廊里搭着篱笆架,悬挂着一些真实松果之类自然材质、手工制成的门帘装饰。
尤其篱笆架上满目翠绿、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和毛竹材质劈成两半、篆刻门联的字样,让我格外喜爱。
院子不大,几个鸟笼、一间堂屋、一个依墙而建的小亭,一方小小水池、满院花草,略显拥挤。
和杜先生随意一聊,他还认识婳婳外公,两人是好友。
他们一家坐在堂屋外篱笆下吃午饭,让我们随意上二楼参观。
其实二楼就是间小小书画室,简单堆放着凌乱的画轴、颜料盘、毛笔和宫扇,通往二楼的铁质楼梯蛮陡,上面布满绿色爬山虎和粉色蔷薇,得扶着栏杆、小心上下。
据说这小小祥庐园越发名声大噪,近些年更出名,每回央视多档节目摄制组都去拍摄,比如2012年央视科教《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端午》在扬州录制,也在这里取景拍摄。
实际感受:园子太小,一楼倒没什么,但主人疏于打理,二楼书画室(正对着我正面方向楼上、并非堂屋)其实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会更好。
扬州祥庐园新浪博客:祥庐园主(可点击进入)
地址:扬州东关街167号(街上“酱园”斜对面的巷子口有提示、进入直走即可)、主人有名片可供拿取


图中挎的小黑包是姨妈的(白帽子也是),今年7月中旬偶然在文峰大世界看到此包有卖(一模一样),随即买了一只给妈妈用(男女通用)


接着往下看,还介绍了扬州丁家湾85号的听雨书屋,看着比祥庐园更好!
网络搜索,查到一些线索。
听雨书屋:宅主胡先生1992年买下这间老宅,以前墙上贴瓷砖,后看着很不协调,三年后又敲了,变成现在的青砖白墙。
老胡对于老宅的打造,倾注的不仅是财力,更多是感情,用他的话说: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老友中有位赵先生,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也将扬州市区大武城巷6号的自家小院弄成园林,常来听雨书屋做客。
还查到“听雨书屋”隔壁竟是、今年6月底姨妈和妈妈两人回扬州,首次去的小盘谷!
还有扬州丁家湾96号金家、渡江路的“木香园”、广陵路的“梦溪小筑”、皮市街的“逸苑”、徐凝门的“箕山草堂”等20多处私家小园林(都是主人自己改造的小园林、具体有待继续查询)。
可参阅资料:央视明晚《讲述》扬州“庭院深深”(2012年资料)
痴迷造园,扬州有群“私家园林”主(2012年资料)
扬州私家园林能否游向市场(2011年扬州日报网络版)
转.扬州私家小园——“听雨书屋”青木堂(图片打不开、有详细文字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