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于助人的利己真相

(2012-05-31 21:29:50)
标签:

助人

心理学

利他

利己

育儿

分类: 育儿

            乐于助人的利己真相

走在路上,看见两位小同学互帮互助的情景。女生没带红领巾,男生说我这还有一条。女生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他们并肩往学校走。女生说,我这有……你要不要?很美妙的镜头。

这是我们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助人为乐是我们当今社会崇尚的美德,是各位家长教育孩子的必须课之一。从字面意义理解,助人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事情,所以才乐。那么在助人的同时,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呢?

    一、寻求一种链接,建立亲近关系,成为朋友。

    记得当时读卢勤老师的书,其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转学到新学校,对新同学新环境很陌生。妈妈让孩子拿小礼物去和同学交往,让孩子主动帮老师帮同学做事,很快小同学就融入了新环境。可能有的家长不赞同,这只是个个例,是糖衣炮弹在作怪。那我们回想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新的环境,有谁先来和我们说话,帮我们介绍一下环境说明一下情况,我们可以很容易或者最先和这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建立亲近关系。同样的道理,在学校里,如果我们听孩子回来说,哪位老师哪位同学帮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很容易喜欢这位老师或者同学。亲近关系就这么形成了。

    二、寻求一种回报和控制。

    任何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都不是有所企图的,但恰巧的是,潜意识很聪明,它在帮助我们。在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这种助人行为必定会有别人助己之时,俗话说,你帮我,我帮你。而且你的助人行为如果超越了被助者的偿还能力,那么这就注定了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做牛做马”“大恩大德当涌泉相报”就是如此之状况。当助人者提出要求时,被助者是很难拒绝的。一旦拒绝,就成了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的人了。

    三、寻求一种优越感

    当助人者伸出援助之手时,就表明他的有利地位,我是富有的,物质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在孩子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家境富裕的小朋友更容易和大家分享玩具、糖果等物品。有的家长愿意和朋友们分享育儿心得,才艺方面、学习方面等等,因为他觉得这点作的比别人好。

    四、寻求归属感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旦拒绝助人,他可能得到的结果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被别人拒绝。所以为了回避孤独、害怕被拒绝、被孤立、被抛弃,我们选择助人。尤其是在集体性的助人行为中,比如说给失学儿童捐款,大家都伸出援手助人,如果我们不从众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同学的议论,内心产生内疚感,失去归属感。其实,在公众之下都是陌生人的情况下助人也是如此,拒绝助人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从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感。

    我们提倡孩子助人,利人利己,双赢行为。但我们不能让孩子只有助人没有自己,就像小品“有事您说话”一样,那是一种畸形的行为。亲爱的朋友,你认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