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2011-03-05 19:39:51)
标签:
教育育儿爱伤害 |
分类: 育儿 |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与生俱来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真爱自己的孩子,都会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镜头一:
前几天在利群逛街,在电梯拐弯的地方,我看到了这样一对母子。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妈妈,去抱妈妈,而那位年轻的妈妈歇斯底里地推他,打他……因为经过,我无法弄清楚原因,同时看到有一位女士在劝解,似乎是她们的亲朋。经过的人都诧异地看着,有胆大的说一句,“别打孩子”。我自然是胆大一点的那种,看了我都心疼。儿子单纯地问,“妈妈,那个阿姨为什么打孩子?真吓人。”儿子从来没见过这种架势,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疯狂”的妈妈。我无法回答,但我清楚,任何事情,不需要用武力用暴力来解决。“妈妈,阿姨打人不对,她可以和孩子讲道理。”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不愿意看到孩子受一点点的挫折和委屈。但是,不幸的是,这些挫折和委屈绝大多数来自己于父母,而不是家庭以外的因素。就像这位妈妈,有谁能像她这样去痛打这个四岁的孩子,用脚踢,用包打,还为自己的“暴行”辩解,“你就欠揍,你给我滚,别靠着我,我再叫你不听话。”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讲,如果他受到欺负,最应该保护他的就是他的妈妈,然而现在最应该保护他的妈妈却成了他的施虐者,原因只是孩子没听妈妈的话。在我看来,这位妈妈不象是妈妈,倒像是一个权力不可侵犯的女王,她的言行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伤害和严重的后果。后果之一:孩子变得畏缩,他认为爸爸妈妈生气就是自己不对,就是自己不好,甚至他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后果之二:产生暴力行为,他跟着他的妈妈学习了打人的习惯,用打人来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果之三: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自己的一部分,不会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愤怒,对自己身体不好,还会影响周围的人际关系。
镜头二:
在书城看到母子买书。孩子选了一本水浒迷宫书,爱不释手。妈妈挑了一本童话书,竭尽全力地说明这书多好,让孩子买他推荐的书。孩子最后放弃自己的选择,听从了妈妈的建议。
这种现象到处可见。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他只能听命于自己的父母,否则就被贴上标签: 不听话,不是好孩子诸如此类。实际上,生命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选择,这个人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孩子虽然小,但是他知道他的喜好受到尊重,他可以选择,慢慢地,他会选择,从一本书,一件事,一个人,一条路,到一个人生。即使有错,他会重新调整,相信孩子有选择的能力。我们作父母的,就是希望孩子一生的路能走得相对顺畅些,平坦些,我们不能陪她一辈子。我们都明白,没有选择能力的孩子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到孩子成年后,你再怪他什么都不行的时候就晚了,他的选择能力已经被扼杀了。你的选择再对,那只能是你的,不是孩子的。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让孩子自己去选,自己去做,自己去走吧。不要用爱的名义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家,一个美妙的字眼,是港湾,是天堂,是父母为孩子遮风挡雨,给他关心给他爱的地方。爱,是无私的,是博大的,它以尊重孩子的利益为条件,尊重孩子的选择位前提,它使关系亲近,它使心灵自由,它使精神振奋,它使生命可贵;那些以家长自己意愿为中心为借口,强加给孩子意志的爱,都不是真爱,它是自私的爱,是狭隘的爱,他禁锢了孩子的生命,扼杀了孩子的心灵,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
亲爱的父母,请不要用爱的名义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