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场依存与场独立

(2008-10-14 22:40:36)
标签:

杂谈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场依存与场独立的来由:棒框实验

  研究者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呈现一个可以左右倾斜的发亮框,框中有根可以左右倾斜的发光棒,要求被试在框倾斜时将棒调到垂直状态,目的是测量视觉线索在这一操作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在实验中却意外地发现,一些被试能够轻松完成任务,而另一些被试则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且这些困难并不是由于方法不当和误差造成的,而是由于发光棒外框的倾斜变化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些被试过于依赖发光棒本身以外的外框这一外部线索。这说明个体在许多活动中存在着对外部线索和内部线索依赖程度的差异。于是,研究者就将依赖外部线索者定义为场依存型,依赖内部线索者定义为场独立型。

 

今天怎么会想到这么个名词呢?晚上哄儿子睡觉前和儿子聊天,得知儿子今天上数学课和美术课了。我知道儿子对数字比较迟钝,对679还是分不太清楚,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但儿子的进步不是很明显不是很显著。(在自己不断调整心态的情况下,我没有强迫孩子学习,而是耐心的等待。)我心血来潮地想检查一下近日来儿子的“功课”,于是出了几道“每考必测”的几道题:5+5=10。回答干脆利落,因为儿子经常会和我讨价还价,再多看5分钟电视节目,在原有的5分钟的基础上, 这10(分钟)是这么来的。然后另一道题:6+4=?儿子不吱声,估计是又忘了。我提醒:你有6辆小汽车,妈妈又给你买了4……,还没等我说完,儿子立即反应:10。接下来的一道:7+3=?情况和6+4一样,儿子又茫然地看着我。我接着提醒:我们看书的时候,有7支小白羊,还有3只小黑羊,一共……? 儿子不慌不忙地说:10。接着8+2=? 9+1=?每道题都得我提醒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剪头发、买冰糕等等,儿子才会“得意洋洋”地回答出问题,而且都是正确答案。由此我想到,儿子这种情况不仅说明此年龄段的孩子的计数特点--必须依赖于实物,而且也发现了孩子自己本身的认知风格:场依存型依据所处的周围的环境作出判断。

了解儿子的特点,适应儿子的学习和认知风格,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会儿子认数算数,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快乐的学习,任重而道远。

   

  孩子酣酣地睡着了,我抚摸着孩子稚嫩的脸蛋,亲吻着……,心里想起老公。老公紧急任务已经走了四天了,还是没有消息,孩子他爸爸,你在哪里?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和孩子想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