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场依存与场独立的来由:“棒框实验”
今天怎么会想到这么个名词呢?晚上哄儿子睡觉前和儿子聊天,得知儿子今天上数学课和美术课了。我知道儿子对数字比较迟钝,对6、7、9还是分不太清楚,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但儿子的进步不是很明显不是很显著。(在自己不断调整心态的情况下,我没有强迫孩子学习,而是耐心的等待。)我心血来潮地想检查一下近日来儿子的“功课”,于是出了几道“每考必测”的几道题:5+5=?10。回答干脆利落,因为儿子经常会和我讨价还价,再多看5分钟电视节目,在原有的5分钟的基础上, 这10(分钟)是这么来的。然后另一道题:6+4=?儿子不吱声,估计是又忘了。我提醒:你有6辆小汽车,妈妈又给你买了4辆……,还没等我说完,儿子立即反应:10。接下来的一道:7+3=?情况和6+4一样,儿子又茫然地看着我。我接着提醒:我们看书的时候,有7支小白羊,还有3只小黑羊,一共……? 儿子不慌不忙地说:10。接着8+2=? 9+1=?每道题都得我提醒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剪头发、买冰糕等等,儿子才会“得意洋洋”地回答出问题,而且都是正确答案。由此我想到,儿子这种情况不仅说明此年龄段的孩子的计数特点--必须依赖于实物,而且也发现了孩子自己本身的认知风格:场依存型—依据所处的周围的环境作出判断。
了解儿子的特点,适应儿子的学习和认知风格,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会儿子认数算数,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快乐的学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