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8年7月27日
草原之旅承德之行已经结束。这次旅行带给孩子很多快乐,带给我很多惊喜。我把孩子的故事稍作整理留作纪念。
第一个惊喜
下了火车之后,大家转长途汽车前往承德,这段路程还是全陪负责。在车上为了打发时间,全陪提议让八个小朋友们到前面作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节目。赞成的呼声和反对的声音同时想起,家长们不约而同地鼓励孩子。我和儿子分开坐,他在第三排,我在最后一排。我想随孩子去吧,儿子最小,不表演也没关系。我坦然处之地坐在那里,没有给儿子做动员工作。自我介绍如时进行。第一个小朋友诗朗诵,获得一篇掌声。第二个小朋友介绍了一下自己就下去了。第三个小朋友,怎么这么慢呢,和第二小朋友中间停留的时间有点长。这时有同事提醒我去看看孩子。就在我起身的同时,我看到儿子从他的座位上已经站起来,从坐在外面的郭淼阿姨身边爬出来。还没等我过去,儿子已经到了导游的身边,全车厢里想起了稚嫩的声音:“我叫于江阁,今年五岁。”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我在(四方)教工幼儿园。我给大家场一首歌:白龙马。 ……”这是孩子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我从没想到过儿子会这么大方,这么从容,这么自信。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是个很胆小恨害羞的孩子,他总是站在我身后和风细雨的说话, 声音细弱的只有我能听到,而这次的表演全然没有害羞怯场的表现,实在是让我惊喜让我欣慰。
“妈妈,我不打针”
来到承德之后,地陪周导接了团, 她简短地介绍了一下承德的历史和地貌,补充说,“承德是新兴的城市,现在很多设施都在修建、改建、扩建中。大家都是慕名而来, 承德--避暑山庄,但怎么也比不上你们青岛—奥运帆船之都, 先给大家提前打个预防针, 别让大家失望。”儿子听到预防针, 赶紧抱住我胳膊, “妈妈, 我不打预防针。”“孩子,咱不打针, 阿姨只是打个比方。”“打比方我也不打针。”得,孩子有了打针恐惧症了。
第二个惊喜
简短介绍承德之后,周导如法炮制了全陪的活动:请小朋友们作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节目。身边的儿子说,妈妈,我不想表演了。我说,不表演也行,介绍一下自己可以吧。 儿子不说话。虽说我对儿子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还是例行公事地动员儿子:“你上一次表现很好。我妈妈最喜欢听你唱歌了,你学了那么多的歌,比如小红帽、小蜗牛、感恩的心,想唱什么唱什么。你不想唱歌,背首诗,或者小儿歌都行。”儿子好像还是不是很痛快。没关系, 儿子还小,能自我介绍就不错了,不表演也无所谓。我对儿子说:“儿子,你想怎么作,自己决定。妈妈已经给你意见建议了。”说完我就把脸转向窗外。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过去了。不知道第几个轮到儿子了。儿子坐在座位上,非常从容地介绍自己,然后唱了一首小红帽。 稚嫩的声音和着乘客最热烈的掌声,这是最美妙的时刻。我没想到儿子唱得那么动听,我没想到儿子更加的从容更加的自信。唱完之后,我给儿子最衷心的祝贺和真挚的拥抱。“孩子,妈妈以你为自豪为骄傲。”那个胆小怯懦的小男孩已长成落落大方的大男孩了。
骑马的勇气
草原之旅终于到达目的地――木兰围场――康熙乾隆打猎的地方。 我们来到第三马场,大家纷纷跨马扬长而去。 留下我和孩子犹豫:孩子还小,还是两个人骑一匹马吧。行进了十分钟左右,听见儿子总是哼哼唧唧,我问他,他也不说话。最后,他沉不住气,“妈妈,我要下来。”“这哪能行。大家都在马上,你下来干什么?”儿子坚持要下马。 我问“那妈妈再给你叫一匹马。”“好。”儿子非常爽快地答应。原来如此。不舒服是事实,关键是孩子想自己骑马。 不一会,小马来了,看见孩子自己骑在马背上, 单薄的小身体似乎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虽说人小,胆量可不小。我的马走在孩子的后面,看见孩子的背影心里有一种无名的欣喜和安慰。“孩子,舒服吗?害不害怕?”“不怕, 很舒服,妈妈,你放心吧。”我和孩子在草原上一前一后,自由自在地享受骑马带来的快乐。
滑草坡
想到草坡,就想到了浪漫;看到草坡,就产生了恐惧。这是冒险的行为,这是刺激的活动。漫漫陡陡的长坡,细细窄窄的通道让我望而却步。 我是不能爬了,更不用说滑坡了----恐高。我征求儿子的意见,他也不爬了。我和儿子蹲在路边等滑草坡的人。好无聊。来草原一趟,就是要体会草原的魅力, 可我们娘俩却窝在这里等着那些享受的人们。 不行, 还是得体验一番, 不是我体验, 是让儿子体验。 我冒险式的询问儿子:“大家都去了, 你改变主意了没有?”儿子似懂非懂的回答:“要不我们试试吧。”好胆大的儿子。 于是买了票,我们向草坡发起“进攻”。 儿子走在前面,我提着心吊着胆跟在后面,这山路一点也不平。摸索着终于到达坡顶,好几个同事都在犹豫,打算放弃滑坡的计划。看到大家踌躇的情景,听到游客滑坡时发出的尖叫,我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最后孩子下定决心尝试一次, 更确切地说,是我下定决心。当服务人员就要“释放”孩子的一霎那,我动摇了“孩子,想不想出来?”不知道是孩子害怕地没敢出声,还是声音太小,我没有听到他的回答。事已至此, “放”。我提着的心目送着孩子从坡顶滑到坡底,孩子安全到达,我的心也恢复原位。 我又摸索着下了山,下了坡。同事见了我,“你猜,你儿子说什么?”我一边找儿子一边问“说什么?”“你儿子还想再滑一次。”天呢,儿子的胆量这么大。
对答如流
同事李洁买了一束美丽的鲜花。刚刚上车坐好,儿子和棒棒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了鲜花的旁边。“阿姨,这花真漂亮。”儿子赞美道。“这是阿姨为你和棒棒哥哥准备的结婚礼物, 送给新娘子的。”我给儿子出了个难题。“可只有一束,怎么办?”儿子好像有点不满意。“就是那怎么办?”李洁也“没有办法”。儿子计上心头,“阿姨,我有一个好主意,再买一束。”“可只剩下一束这样的花了,而且我也没有钱了。”听到阿姨令人失望的解释,无奈之下儿子只好让步:“那就分开吧。”“那你的新娘子不同意怎么办?”李洁阿姨提醒他。“让她将就一下吧,不行我再去采。”真是辛苦儿子了,还得再去采。棒棒不懈地说,“干嘛那么麻烦,去买就行了,想买多少买多少。”孩子的脑子里有许多新鲜的事物新鲜的想法令大人惊喜令家长感叹。本想设一个难题让“害羞腼腆”的儿子多开口讲话,这下可检验了:“害羞腼腆”的帽子应该摘掉,儿子原来那么大方与机智。
高原反应
训练有素
回到承德住进另一家旅馆。导游早就打预防针,承德住宿的条件不如草原上的。果真如此,床小了将近一半,差不多也就一米宽。睡觉的时候,由于感冒发烧不敢正面搂着孩子,但又担心孩子掉下去,常常背着身子摸摸孩子。晚上半夜,迷迷糊糊之中感觉孩子翻身了,我下意识地给孩子盖被单,因为开着空调,一摸落了个空,孩子呢?我本能地往上摸,在呀,那腿呢?我顺着身子往下摸,在有点偏离向下的地方找到了孩子的下半身,我还是迷迷糊糊地拽着孩子的一条腿把孩子一把拉上来,没有睁眼没有起身。孩子半梦半醒之间说了句:“谢谢妈妈。”我微笑着又进入梦乡。早晨问起孩子掉下床的事,儿子一无所知。关于“谢谢妈妈”的事更是矢口否认。回到家和老公说起这事,老公说,“儿子就是这么训练有素。”
避暑山庄?中暑山庄?
在避暑山庄里,参观了前面的“参政议政大厅”之后,大家坐着电瓶车继续游览康熙乾隆的后花园,很大很美。但这对孩子来讲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只有懂一点历史知识的人才能体味这里的文化底蕴。孩子还太小了,这里哪比得上大草原呢。一个小时之后,导游带我们坐龙舟游览热河――世界上最短的河流,只有500米,信吗,这是吉尼斯纪录呀。途中我们参观了“火烧圆明园”拍摄的场地,以及“还珠格格”拍摄的坤宁宫片场――烟雨楼,这是唯一让儿子感到心动的地方。在热河的尽头立着一个大风车,孩子在这里用热河的水洗脸洗脚一解暑热之急。下午六点孩子就要离开避暑山庄,问起孩子的感受,孩子们说:这哪是避暑山庄,分明是中暑山庄。
小布达拉宫
小布达拉宫,对于大人,它的发音似乎不是很难,可对于儿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能在小布达拉宫买到自己的玩具,儿子在上上下下五百多级台阶时时不时地念叨,非常辛苦地练习"小-布-达-拉-宫"。为难你了,孩子,妈妈一定给你买玩具。
“你对我妈妈温柔点”
给孩子们买了玩具转陀螺,但大部分孩子丢三落四,不一会就不知道放哪里去了,这不,又有孩子在找陀螺了。我身边有一个,但我故意地往身后放了放,因为它不是这个正在找玩具的小朋友的。但这个动作没瞒过眼疾手快的棒棒,他冲上来就抢,我固执地没给他,还把玩具放在身后,用右手保护着它。 棒棒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架势,扑倒在我身上,儿子见状可不愿意了,“不许你对我妈妈这样”。 他一边拉着棒棒,一边喊着,“你对我妈妈温柔点。”他的言行惹得车厢里的乘客哈哈大笑。
受伤之后
棒棒的调皮乘客皆知。在返京的列车上,在和儿子“刀光剑影”中,一不留神用剑尖戳伤了儿子的眼角,我见状赶快把孩子搂在怀里,孩子捂着脸趴在我身上哭。 我恨不得想把棒棒拉过来狠揍一通,这个没头没脑的东西。孩子的哭声渐渐地小了,我帮儿子出气:“棒棒,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伤了小朋友多不好,伤了自己也不好。”我鼓励孩子批评一下棒棒,表达自己的愤怒,哪怕是重复我的话,并要求棒棒赔礼道歉。儿子说:“棒棒哥哥,你玩得时候要注意安全,你把我弄伤了,谁陪你玩呀。”多善良的孩子,多朴实的语言,我拥抱孩子。孩子的言行又一次赢得车厢里乘客的赞扬。
移动厕所
出了北京站之后,大家商量到达机场的路线。时间还长,路线也还长,我们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赶往地铁站再转机场快轨。为了不影响市容市貌,孩子一路上拿着一个小瓶子,自助小便,后来被老公称之为“自制的移动厕所”。孩子的卫生意识挺强的吧。
飞机上的争执
我领着孩子在前面先上了机,同学和孩子棒棒跟在后面。找到座位后,我先征求棒棒的意见想坐在哪里。棒棒要坐在里面,儿子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我很为难,但还是动员儿子把座位让给棒棒。儿子不愿意,把手撑在座位上,用屁股顶住前面的座位,挡住棒棒往里钻。棒棒使劲地拉儿子,我也助了棒棒一臂之力,儿子委屈得坐在外面,靠走廊的座位上,“为什么让我让服哥哥?”的确,这不是第一次了。现在想想我后悔,其实当时我也后悔,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自己竞争的条件,而是硬性的强加给孩子一个命令:把座位让给棒棒哥哥。总觉得孩子身上的霸气少了点,究其原因,是他妈妈身上的霸气少了点,是我对儿子的约束多了。孩子的问题总能在父母身上找到些许原因。孩子的问题,我的责任,我反思,以后慢慢改正。我的本意不是想教育孩子自私。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太多的为别人考虑,有时几乎没有自我,放弃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权利,我不想这种情况在我的儿子身上重演。 我希望儿子能作真实的自己、自由的自己。
(再读这篇“飞机上的争执,我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把自己吧自己的经历投射迁移给了孩子,我也需要调整,平和客观地对待类似的问题”)
通过这次旅游,我发现孩子已经从一个孱弱的小生命成长为一个章显个性、体现力量的小大孩。孩子在慢慢地成长着,不知不觉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