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你,仍忠于自己

(2008-11-12 21:54:00)
标签:

情感

    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关心和爱,统统献给老公献给孩子献给这个家,蓦然回首,我的婚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为爱付出很容易感受体验到神圣与伟大,很多时候我愿意为了让对方高兴而暂时委屈自己。但遗憾的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爱是很难找到平衡的。那些没有得到肯定和感激的付出,产生的委屈和抱怨其实都深藏在心里,动不动就蹿出来折磨我们两个人。当再问感情是什么,已没有了当年的浪漫、温馨和激情,取而代之的是真实和现实,甚至有些仓桑。从我的眼里只有你、偏偏喜欢你到现在的为什么我会嫁给你,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明白:女人的依靠是自己,女人更应该爱自己。庆幸的是,在爱中险些迷失的我及时发现了这个真理。在读《心理月刊》时偶然发现“爱你,仍忠于自己”,真实地体现了我此时的心境,所以转载下来并作修改,来宽慰自己。

原因分析----为何委屈自己甘愿付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夏翠翠分析:“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无条件的爱,自我价值感很难建立稳固,会形成‘只有我如何如何好,才会有人爱我’的思维模式;到成年之后的伴侣关系中,他们也会不断压抑自己的需要,只为表现得比真实的自己‘更好’。”

我从小跟着姥姥长大,姥姥是我的至亲至爱,但这依然弥补不了我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从而导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自我价值感低,自认为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父母周末把我送回住在西镇的姥姥家后他们坐火车返回,我跟在父母哥哥姐姐身后,一直到火车站,担心害怕被发现,感觉路程很漫长又很短暂,我又怕到达目的地,火车把他们带走,留下孤零零的我。当时已是七八点钟,在黑暗中,我一路默默地跟着,倔强地跟着……当时我七岁。从小到大,我一直很努力,总在不断地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不知为何而做为何而努力。长大以后,我终于明白我的心结在哪里:我为这个家庭作出了牺牲,只有牺牲自己,父母才会接受我爱我。

   “另外,传统的妻子原型对当代女性的影响依然存在。”夏翠翠补充,“尽管今天的社会鼓励女性追求自我发展,但很多人从小观察到的家庭模式还是传统的,眼中看到的母亲角色还是传统的。在她们的无意识中,‘女人’这个概念就包含了为爱、为家庭的隐忍和牺牲。”

    妈妈就是一个难得善良宽容隐忍的好女人,我遗传了她的基因,继承了她的传统,但现在我想对自己说“不”,对这些美德说“不”,我不想只考虑他人不在意自己,我要做我自己。我不想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我想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就像昨天老公说的“你做你自己想做的,你说你自己想说的。”只有自己爱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爱与尊重。
做好自己,更能做好伴侣
  生涯规划专家舒伯在他的角色理论中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同时扮演几个角色,比如配偶、工作者、持家者,等等。平衡地发展每一个角色,会让我们整体上把每一个都做得更好。
  “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本身充满爱,才有能量对虽人付出源源不断的爱。”夏翠翠解释说。她还特别建议:对于在感情中相对更容易选择付出的女性来说,分清“自私”与“自爱”是开始忠于自己的第一步。
  以前的我太多听取头脑的意见,总是按照各种“应该”行事,而不是遵循“意愿”做事。我发现,原来的自已并不是真的‘心甘情愿’。那些没有得到肯定和感激的付出,产生的委屈和抱怨其实都深藏在心里,动不动就蹿出来折磨我们两个人。

当我变得更好……  
  婚恋专家会鼓励人们去勇敢实现自己的潜能,毕竟只有“我”变得更好,才有能量让“我们”的关系不断被滋养,变得更好。伴随追求自我而与伴侣发生的各种冲突,其实是一个希望的标志,它预示着一对夫妻的努力成长。

    我的确发现,在自己学业工作变得更好的时候,老公也为之骄傲自豪。也就是说,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会增加丈夫对自己的吸引力和尊重。
  在爱你与爱我的天平两端,分别是对情感的投入和对自我的忠诚。而后者不该被忽略,它是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是滋养感情的能量来源。

    爱你,仍忠于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