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我不想让你死”

(2008-10-28 22:26:38)
标签:

育儿

    自从上半年开始,儿子开始问有关死亡的问题:“妈妈,你会不会死?”,“妈妈,你死了谁照顾我呀?”“妈妈, 我会死吗?”“我们死了会变成天使吗?”我没有哄骗他,更没有责备他,我给儿子的回答是比较客观的,我说,“每个人都会死,就像大树会发芽,长绿叶,然后落叶,这是自然规律(现在想来,大树的比喻不是很恰当,因为大树可以再发芽再成长而不是永远的消失);就像你的小鱼,它们也会死。我们死了就再也见不到听不到了。”因为孩子懂大树春夏秋冬的变化,所以理解人的这个过程也不费事,就如昨晚孩子说的:“妈妈,我先当小哥哥上学,然后当叔叔,最后当爸爸,当了爷爷后,我就会死,是吗?” 孩子对成长的顺序过程式比较清晰的,但即使是自然规律,每人都要经历的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当孩子用小可怜的哭腔说话的时候,内心还是掠过斯斯悲凉和哀伤。“妈妈,等你死了以后,你告诉我你在哪里?等我死了之后,我去找你。你一定要等我。”“孩子,妈妈死了以后,希望你能快乐健康的活着,到那时你已经长成大人,不需要妈妈的照顾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妈妈,我不要你死。”此时,我和孩子都已哽咽地说不出话,我们彼此给对方擦着眼泪,儿子说:“妈妈,我要照顾你,我不要你死。”“谢谢你,孩子。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快乐的生活。我爱你,妈妈爱你。”“妈妈, 我也爱你。”

    自从孩子有了关于死亡的问题后,我就查阅了有关死亡话题的资料,记载如下:

    从3岁起,小朋友就有对死亡的意识了,当他们问起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时,这是孩子成长中正常的好奇和对未知事物的担心,作为家长来说,给孩子明确而又温和的答案,就相当必要了。

各年龄段孩子对死亡的认识

3岁以下:没有明确的概念,以为会动的就是生,不动的就是死。

3岁~7岁:知道死亡的人或动物不能吃、不能说话,但以为死亡是可逆的,死去的人会活过来,不是永久的消失;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自己和身边人身上,若看到亲人去世,会有分离焦虑,担心没有人照顾自己。

9~10岁:对死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知道人死不能复生。

所以,当孩子问起爸爸妈妈关于死亡问题的时候,也是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死亡概念的时候,而并不是像某些家长,听到死就是晦气不吉利,把孩子莫名其妙的大批特批一通。尤其一些老人,当孩子问起 “姥姥/奶奶,你会死吗? 你什么时候死?” 诸如如此的话题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没良心大逆不道, 老人把孩子抚养大,你刚懂事就盼我死。

懂得孩子关于死的概念的理解,因势利导,让孩子接受死的概念,理解生的意义,让孩子在活着的时候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