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韵悠然,文安宁画清芬的真情凌叔华

(2012-10-29 17:40:59)
标签:

凌叔华、陈西滢

朱利安

徐志摩

曼殊菲尔

丹青秦晓晓

分类: 《念你如初》再版热销中

     http://s6/mw690/5ad26e47xcd2fa81a47a5&690                          

                            

http://s12/mw690/5ad26e47xd0a58c05166b&690

              古韵悠然文安宁画清芬真情凌叔华

                   

                                                          秦晓晓\文

         大半是数千年来诗人心灵中荡漾涵咏的自然”,这是说你画作题材;“最恬静最耐寻味的幽默,一种七弦琴的馀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这是说你小说品与格严、艺术奥妙。你是“一个生活于梦幻的诗人。”爱情的时候,你可以激情燃烧;婚姻的时候,你可以冷静地理智。人说,你温婉世故,你也中庸和谐,你是最标准的中国闺秀。与冰心、苏雪林、庐隐等一并称为“新闺秀派”。 

          是最幸福的女人,中国诗人徐志摩给了你最信任的挚情,你被他称为“中国的曼殊斐儿”;英国诗人情人朱利安的离世,你可以在最圆满的爱情故事中慢慢回忆、慢慢老去,留一段中西文学史上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你拥有的“民国书生”陈西滢,无论你的情感如何变故过,终究他还是用宽容相伴你一生一世。清幽、婉约与缠绵、安宁、清芬,浸淫你,整个整个的生命。 

 

一.仕宦书画世家“小十”的天赋初露

     1900年3月25日春的生机盎然里,凌叔华,原名凌瑞棠,笔名素心、叔华等,英文名SuHua出生文化古城北京一个仕宦书画世家父亲属于成功人士,跟康有为同榜进士,在清政府当过相当于现北京市市长的官妈妈三姨太温柔淑芸、低眉谦和

     叔华的降生恰好是父亲的第十个孩子小十当时,小十在姐妹眼中并没分量,常常“缩在角落的小猫”,静好、乖巧不过还是小丫头时,叔华家信手涂鸦的东西,初显灵动的美妙,绘画的天赋得到名望很高的宫廷画师王竹林的赏识,门下,小十开始学画,且又拜大名鼎鼎的辜鸿铭为师,开始学英语。

二.与志摩的“手足之情”,被他誉为“中国的曼殊菲尔”

      泰戈尔凌叔华说:“生活就是书,人情就是书,自然就是书”,年轻的叔华牢记在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她后来在文坛、画坛游刃有余地驰骋。 

  1924年,正是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凌叔华恰到好的主人身份,名媛的谈吐,出众的容颜,出类的才华,令众人倾慕,陈西滢也在这时认识了她,倾慕更加,同时徐志摩也结识了她后来,个才子在她人生历程,分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陈西滢成携手一生的丈夫,徐志摩与她有了一种特殊意味的“手足之情”

 凌叔华与徐志摩之间,一直以来,是是非非,纷纷扰扰。甚至有云:“仅有凌叔华本最有资格做徐的妻子、徐家媳妇的”凌叔华给胡适撇清:“其实我们被冤得真可气,我自始至今都想志摩是一个文友,他至今也只当我是一个容受并了解他的苦闷的一个朋友。”

     他们也许就是,在文学上相互欣赏;在情感上格外珍视之友。经历了许多友谊始终人淡如菊的叔华是徐志摩眼中的友人,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八宝箱”,后来托叔华代为保存,可见友情之深,感情之挚尽管因为“八宝箱”之事,众说不一,疑团至今,困扰了凌叔华,也困扰了人们。 

      徐志摩誉称凌叔华“中国的曼殊菲尔”,可见在徐志摩认为,凌叔华容颜赫赫出众,堪比曼殊菲尔;文学造诣也是深厚,可并行曼殊菲尔。诗人徐志摩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人作序的人是凌叔华,唯一一部作序的小说是凌叔华的《花之寺》。而徐志摩的处女诗集——《徐志摩的诗》扉页“献给爸爸”题词;后来,徐志摩墓前诗碑文“冷月照诗魂”,也正是出自凌叔华遒劲秀美的手笔。

  凌叔华说,他们始终是“手足之情”。有人说,他们是朦朦胧胧交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也许,旁人说三道四都是一厢情愿,唯有他们自己才最懂自己的心。也许,那情就是“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依依的知己那种情。  

 

三.与陈西滢相识,理智地结为夫妻

      1924年泰戈尔的来华,好像是一根红色的纽带,牵引了凌叔华与徐志摩的“手足之情”,更成全了凌叔华与陈西滢相识、相恋、相依一生。陈西滢欣赏凌叔华的才华,还有温婉的美貌。原本木讷不善交际的他,也会冷不丁送一束红玫瑰,着实给了凌叔华一个意外的惊喜与感动;凌叔华也是欣赏他的,“通伯头脑清晰,理解迅速,观察准确,是许多人不及的。”学养丰厚、文才画禀皆长叔华品位见识,还有低调谨慎、理智的特点,选择的终身伴侣自然与自己投缘而默契

     后来也可以说,凌叔华是在陈西滢主编的《现代评论》上,才真正开始文学生涯,且文学创作渐入佳境的。陈西滢的影响和鼓励成了她创作路上坚实的后盾,因而,林叔华成为了一代知名的青年女作家。他们也是与文学有关的爱情传说。

     1926年6月凌叔华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以优异成绩获该校金钥匙奖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门。同年7月凌叔华与陈西滢在北京欧美同学会幸福地结为夫妇。这门婚恋,凌叔华还是满意的,婚前就在信中胡适:“在这麻木污恶的环境中,有一事还是告慰,想通伯已经跟你说了吧?适之,我们该好好谢你才是。”“这原只是在生活上着了另一种色彩,或者有了安慰,有了同情与勉励,在艺术道路上扶了根拐杖,虽然要跌交也躲不了,不过心境少些恐惧而已。”由此,窥见凌叔华的满意之情,对婚姻的期望与满意,对西滢的信赖与满意。 

     陈西滢,江苏无锡人,原名陈源,字通伯,笔名西滢,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西滢闲话》是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随笔本为“闲话”,毕竟是一名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犀利的他怎么会一个“闲”字了得。他的所谓“闲话”不可能绕开时代不可能袖手旁观时政难怪有人评说,陈西滢的作风,颇伏尔泰“我和你意见不同,可是我宁可牺牲我的生命也要保护你发言的权力”。大凡知道陈西滢,多是因为他鲁迅的笔战史上,算是第一个论敌。所以,韩石山说,在鲁迅一生的论敌中,陈西滢不说是略高一筹了,至少和鲁迅是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说他“失败得让人难以同情”,失败的结果,迄今,他依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的一名“反派”角色。 

     他的眼睛总是清澈明亮,那里面好像各种优点都有——洞察、理解、敏捷、机智,惟独缺乏善意。”他母亲离世他竟然不知所措,哭得像个无助的孩童别人没法劝,怎么劝也是白费力林叔华的好友苏雪林惊讶地说:“想不到一个平日感情深蕴,又惯以冷言冷语讥讽人的陈源教授,此时竟会显露他婴儿般的纯真。”其实,他情感上像暖水瓶,对家人很爱很真,留洋归来依旧揣一颗中国心,孝父母,笃友人,宽容爱,而这些就是善意,就是爱,而且他有一种负责就要负到底的绅士风度
    1928年10月,陈西滢应聘到武汉大学任教,凌叔华随夫一同抵达。“自来武昌,一冬愔愔的白过了。” 初来乍到的武汉凌叔华添孤寂,无奈伤感夫妻两并不看好武汉书信胡适:“武汉三镇竟像一片沙漠似的,看不见一块绿洲,一泓清泉,可以供人生道途上倦客片时的休息。”凌叔华更希望到法国去,促使自己的绘画得到发展。而在武汉,被誉为“新月圣手”的她的创作仍没有停止。“这两三年我脚没有停过,我的耳目不在城里在乡里,我比我们的朋友多认识一些真的中国人,他们是平凡穷困的人。” 

    1932年,武汉大学迁徙到东湖之畔的珞珈山,一片新天地,一校新景致。陈西滢与凌叔华的新居就是珞珈山“双佳楼”。珞珈山,彰显着诗情画意,飘渺仙境。凌叔华与袁昌英、苏雪林常常欢聚在此,谈诗论画、说文解字,总是欢声笑语,见解纷呈,获得“珞珈三杰”的美称,因此,遂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四.英国诗人朱利安,沸沸扬扬的恋爱往事 

  那个旧时代,凌叔华陈西滢自由恋爱,相互欣赏,理智结合,简直是陈旧气息里,一缕清风,一对神仙眷侣。然,他们也和常人一样,遭遇了婚姻里情感的变数。 

 “亲爱的瓦内萨,总有一天,您要见见她。她是我所见过的最迷人的尤物,也是我知道的唯一可能成为您儿媳的女人。因为她才真正属于我们的世界,而且是最聪明最善良最敏感最有才华中的一个。”这就是朱利安母亲的文字信里他心仪的中国女作家就是凌叔华。

       一场平静的婚姻生活,被来自英国诗人朱利安打破。他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侄子,母亲凡尼莎-贝尔也是知名画家。他是一位才华激情的青年诗人,27岁1935年应邀来武汉大学任教。他热情奔放地追求凌叔华没有感觉意外,爱就是爱,不管她是谁,有家没家;可凌叔华惊讶自己,竟然也是积极地欢喜

  朱利安和凌叔华在1936年元旦前后的一个多月写了十封信笺。发生恋情是凌叔华的丈夫陈西滢的一次外出,当时,日寇妄图侵占故都凌叔华惦念和担心北平的母亲,一时孤独而无助。朱利安信中记录她走过来,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对我倾诉我抓住她的手……”“她说,她过去没有爱过……”“她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她娇弱、敏感、情绪非常复杂——她常常自我反省,但感情又非常脆弱敏感,这折磨着她(魏叔凌《家国梦影》)

 朱利安在爱火中燃烧,沉浸在幸福里他不管不顾地用书信的形式记录和倾诉这段情,把凌叔华的处境推到了悬崖边,凌叔华的名誉随时被毁的可能。一次又在激情澎湃地给母亲写信,写到与凌叔华的一段,恰巧被叔华看到,她气愤以及,吵闹不已,愤然要分手而此时,朱利安离不开凌叔华

     这时,凌叔华的忘年老友克恩慈女士病故,一个没有非议的理由,从全了他们的北京幽会凌叔华在和朱利安交往中,信极少留下,爱情的喜悦却可以窥斑见豹。凌叔华先一趟列车醒来,少女般激情的凌叔华,急急提笔给朱利安写信,借景抒情,无限开怀。“冬天的风景真美,我很高兴再次看见辽阔的平原。”“我多么喜欢华北!多么美的世界!”这就是沉浸在爱情中女人,这就是沉入男人情怀里温柔的女人。

     朱利安叔华安排住在一个德国旅馆,在北平,她极尽用心地陪伴朱利安徜徉古城名胜;潇洒在酒楼坊;流连在溜冰、温泉池……足迹是一列列不知疲倦的火车,身影是一双双乐此不彼的飞蝶。“这段疯狂的时间让我脑子一片空白。你能猜到我们是怎样的快乐和愚蠢。K即凌叔华即第十一个女友)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而我竟丢掉了随身携带的东西”(江淼《在纪实与虚构之间》)朱利安闷闷不乐始终是以英国作家、外国友人的身份出现,他多想炫耀,他征服了中国的大才女,他多想喊出,她是我的爱

     东方情调陶醉了朱利安东方的美才女,沉迷了诗人朱利安。阳光下的美才是真美,那是阴暗里的黑无法媲美的。他喜欢阳光里北平的日子,不喜欢小偷一样在武汉的时光。

 有的感情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他们的这段感情就是写照。凌叔华即使激情横溢、离经叛道,总归是中国女性朱利安成长布卢姆斯伯成长,中国的艳遇是可以公开的自豪与骄傲,他“天生不相信一夫一妻制”。他依旧是同时有许多女友,而此刻传统的凌叔华心里只有他一个,甚至不顾校长丈夫,女作家全身心投入到了洋诗人……

  沸沸扬扬武汉大学校园,议论着他们的恋情。此时,朱利安的不负责任,凌叔华以死抗争。看来无论多么优秀的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就有生死相依的英勇。据说,凌叔华随身携带老鼠药,割腕蒙古刀……英国诗人占尽便宜还深感十分无奈,男人就是男人。朱利安好像很无辜地别无选择,不得已准备娶凌叔华为妻……  

  与此同时,凌叔华的丈夫陈西滢终于知道妻子有了外遇之事。本来很冷峻的他,更理智地提出三种了结方案:一是和凌叔华协议离婚;二是不离婚,但分居;三是彻底断绝朱利安,破镜重圆。

  看到陈西滢的三条,也能看得到陈西滢温情、和美的一面,突然发觉在旧时代,男人对女人的无比宽容,多么珍贵,无疑说:陈西滢对凌叔华还是有感情的。凌叔华选择很宽泛,陈西滢真的很宽厚。

   出乎意料,开始凌叔华寻死觅活就是为了离婚与恋人长相守,可,面对三条选择,她又一次理智地选择了回归丈夫身边。是啊!一个爱恋的男人,不想给你婚姻,那是不负责任的爱,女人再糊涂,也有清醒的时候。而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时任校长,陈西滢为保全妻子声誉,承受了多少苦衷无法诉说。

       轮到朱利安瞠目结舌了反而一改平日不肯娶的作派,誓死娶凌叔华为妻。责任感使然,还是失去才感觉可贵?只有英国诗人最明白。最后,朱利安成了“丢尽面子的洋教授”,不得辞职取道英国。 

       后来,朱利安承诺不再见凌叔华,转身便食言,陈西滢致信指斥:“你不是一个君子”(陈小滢《回忆我的母亲凌叔华》)

    不久,传来消息,29朱利安西班牙前线阵亡武汉大学校友们为他举行追悼会时,传说很君子的陈西滢坐在第一排,其中滋味,当事人自知。凌叔华是不是在深夜,总有一种“画里灯如红豆子,风吹不灭总愁人(齐白石)”的情愫呢?!  

  英伦整理出版了《朱利安诗文书信合集》,其中第三章“朱利安在中国”,笔在朱利安和凌叔华的情爱故事上,亡者的爱情记录……

    一个恋人生命的终止,就有了最完美的情人。凌叔华是最幸福的女人,有一段绝恋的爱情故事回忆…… 

 

五.前往英伦绘丹青,“古韵”悠然故国情

      从前,凌叔华在北平的大书房,也成了中国最早的沙龙。开始她是属于文学的,她在创作上的成就主要在早期,《酒后》是她第一篇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她也爱画,但‘文学’却像一只磁性极强的巨手,牢牢地抓着她,‘写作’是她倾心神往的目标。”

    凌叔华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如所有她的文笔,“文中有画”,文字淡雅幽丽如竹,秀韵平静如溪,人们看到的是善之光,宁之静。在感情上,不大悲大喜,总是优雅贞淑。凌叔华的《小哥儿俩》等作品写童真写童趣,人物传神传奇而可爱。她的小说特点忠实于“爱与美的精神寄托”

   1944年陈西滢赴英工作,就像当年跟随去武汉一样,几年后,凌叔华带着女儿小滢前往。后来一直与丈夫陈西滢一同在英国伦敦亚当森街14号定居,异域风情的日子开始……

     大洋彼岸的英伦,异地他乡的游子,凌叔华无法用母语写作,除了出版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一本别致的书。主要将精力与才情倾注于绘画艺术与讲学之中。的绘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轰动法国巴黎,甚至欧洲的一件盛事,1962年12月,她应邀在巴黎Musee Cenuschi举办中国文人和个人画展。这是轰动巴黎的一次画展,也是一次轰轰烈烈的美展。大写意,墨淡远,色清幽,韵入骨,国内外名家啧啧称赞。莫罗瓦说,凌叔华是一位多才多艺"心灵剔透"的中国女性。

      身在异国总是异客,人在他乡总是他乡。随着年龄增长,凌叔华思念祖国的情怀与日俱增。1970年3月29日,尤其她朝夕40多年的丈夫陈西滢在英国因病去世。远在海外的孤独感越来越深以前,我每次回国,总是一次比一次朋友少了,好比秋风落叶,一回相见一回稀了。”后与巴金、冰心等友人的通信中,无时无刻不强烈地表达一种最深的孤独,一种回国安享晚年的想法,根一般长在了心底…… 

      诗人维特·萨克维尔·韦斯特在《古韵》的英文版序言中说:“她(凌叔华)成功了。”“她的文笔自然天成,毫无矫饰,却有一点惆怅。因为她毕竟生活在流亡之中,而且那个古老文明的广袤荒凉之地似乎非常遥远。”山飘着瘦红枫的1989年12月,耄耋之年坐着轮椅凌叔华终于如愿回到了儿时成长的北京她在《爱山庐梦影》:“不知为什么,欧洲的山,在我印象中,殊为漠漠。”“到底是西方异国情调,没有移植在东方人的心坎上的缘故吧!”在《古韵》结尾处感慨:“我多想拥有四季。能回到北京,是多么幸运啊!”重游北京后的第六天,也就是1990年5月22日凌晨,90岁的叔华平和而宁静地走向天国……

     一缕青烟做画布,绘出清芬;一朵白云抒心思,写下安宁;一份真情眷故土,古韵悠然

     淡雅的菊是你淡然的是你…… 

 http://s4/mw690/5ad26e47xcd2f81442d53&690

http://s12/mw690/5ad26e47xcd2f81d092fb&690

http://s6/mw690/5ad26e47xcd2f82170255&690                                                 (凌叔华和陈西滢)

http://s7/mw690/5ad26e47x7aeb26b1e0a6&690                                                         (陈西滢)















 

●微薄

(短信发微薄没发图片)

 

信生命中的你就在不远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d26e470100f9tk.html

 

 襁褓:一个男人有多优秀凭男人来评判不能服人,要看女人而且有思想的女人评说。晓晓:有如准真理!而这些评说也只能相对真正优秀而有思想的男人。

你,期待枫叶红了的日子。她,看层林尽染,看人在艳丽里……

http://ww3/bmiddle/5ad26e47gw1dyhkjos990g.gif

2012-11-03

有人是那样的世故与小人味,一言一行,怎么可以逃过智慧的眼神?其实与人为善总是美。情绪可以变,但善不可以。

http://ww1/bmiddle/5ad26e47gw1dyhkfx9ojrj.jpg

2012-11-03

同事雪珍的先生负责我们小区的拆迁工作,一直的关照,一直的温和,一直的谦逊,很让我们家人感动。我妈妈说,妹子真像我,太像我,最记得别人点点的好,些些的恩。

http://ww2/small/5ad26e47gw1dyhkarmbaij.jpg

2012-11-03


古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心相交成其久远。

2012-11-02


儿子篮球时摔倒,致使手掌第三节骨折,住院手术到今天已经是第十天了,陪伴儿子上午吊针,然后一起回家……祈愿儿子早康复!男孩子总是在摔打中成长……

http://ww3/small/5ad26e47gw1dyg04308o5g.gif

2012-11-02

燕麦片清淡着,没有甜味,没有咸味,开水冲泡后,送入。唇齿间淡淡清清,心里头暖暖意意……也许,这是我一生中吃出最无味的滋味,最激越的淡定……

http://ww3/small/5ad26e47gw1dyfzz0ntm9j.jpg

2012-11-02


柳芒:这个晓晓不是那个小小,面若桃花她爱笑。嘿嘿!燕引莺招柳夹途, 章台直接洞庭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 家住岳麓不姓苏。晓晓:芒鞋踏遍,茫茫然。此柳依依不似那柳情情,那柳婉婉地球边,径自方寸间;此柳兮兮国土地,摇曳眼帘中。晓晓懵懂游弋人间,小小苏醒雄性世界……

http://ww2/bmiddle/5ad26e47gw1dyfl4duwm3g.gif

2012-11-01


真的是这样。这么多年,大人孩子各自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工作学习,很少这么亲近。尽管医院陪人床又脏又飘摇,尽管儿子是绑着手一起漫步湘江……母子相依为命还是开心十分。

2012-10-27


从医院回到家,看到七旬的老妈为儿买的柴鱼,心一暖,眼一热。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唯有奶奶亲!

http://ww4/small/5ad26e47gw1dy6kbuw0yyj.jpg

2012-10-24


现在没父爱的儿,母爱就显得更加要重。带着儿,安慰着儿。来自岳阳楼的王兄,很是好,要我做一个坚强的妈妈,给儿子做榜样,远程指导;来自美国的柳兄说他小时候也在打篮球时经历过骨折,懂得痛,也懂得了男孩子的成才……女友也在询问关心十分中。其实,是小伤,是许多爱运动的男孩子都要历经的……

http://ww4/bmiddle/5ad26e47gw1dy6k63jyz5g.gif

2012-10-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