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文摘(第二课)“学而时习之......”

(2022-04-12 18:34:39)
标签:

文化

第二课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sh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第一种新解:先看“学”字。甲骨文中的字是由两只手朝下的形状,即以两手帮助、提携、教导之意。引申而言,“学”的含义就是用两只手共同提携,这个两只手喻为“时”和“习”。时即时间,习即空间,所以“学”是以时、空来提携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或成长,因为学的特征是为了获得进步。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向学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第一是时间上的充裕,第二是环境的支持。如此,就叫“学而时习之”,难道不是这样说的吗?就叫“不亦说乎”。

五贝为一系,二系为朋之范式,所以时间和空间为两个互衬的系统,故为有朋指时和习两个方面而言,比如从始至终为,指时间;从此到彼为,指空间。指趋向或动作的意向。时间上的从始至终和空间上的由此到彼,就叫有朋自远方来指打击乐和弦乐揉合在一起,诸如时间的动态性喻为打击乐的敲击;空间上的静态性比喻为弦。时间和空间不就如打击乐和弦乐揉合在一起的配合吗?就叫不亦乐乎弟子们不明白《易学》的时、空观不必烦恼,就叫人不知而不愠。不正是教师要教学生的吗?就叫不亦君子乎?(为引导为教、为主导者,为学生、为平常百姓、为受教者、为学。)

这是孔子用《易学》的时、空观对“学”的逻辑推论。

【注】学:甲骨文中的字是由两只手朝下的形状,即以两手帮助、扶掖、提携、教导之意;学问,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探明、获取、创新;识也(《广雅》)。说:释也。朋:引申时、空互为同类。远:指时间。方:指空间。乐yuè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君:主导者,教者。子:受教者、跟从。

结论:《易》学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上,这就是“学”的含义,不正是这样说的吗?时空组成一个整体,讲的就是时序上的自始至终和空间上的由此及彼,不正如打击乐和弦乐互相配合吗?弟子们不懂不必烦恼不正是教师要教的吗?否则还要老师干嘛!这是本义,引申就很多了。把学当成创造性的学也可以,但决不是传统的为复习或实践而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