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地名(8)——香花桥

标签:
怀旧旅游香花桥、新华路上海租界 |
上海旧地名香花桥,在今长宁区的东南部,泛指分别与新华路和法华镇路相连的香花桥路两侧一带。这个地名是当初因“李泾”上的香花桥而得名。据历史记载,当年这里遍植牡丹,竟有小洛阳之称。有“瑶池春晓”、“平分秋色”、“太真晚妆”、“燕雀回春”、“紫球”、“碧玉带”、“绿蝴蝶”等数十个品种。“香花桥”可能跟栽花有关,附近还建有一以种植牡丹著称的草堂,也叫做香花草堂,原址就在今天的法华镇路521号附近。北宋开宝十年(公元970年)由惠禅和尚修建了法华寺,人们把进寺庙的票据,称为“香花券”,估计也和寺庙门前有“香花桥”有关。
当年,香花桥的民宅一般面浜而筑。直到20世纪20年代时,租界方越界筑安和寺路(今新华路)后,渐成人口的稠密区。1958年法华浜填 没后,寺前的“香花桥”被移至中山公园内安置。据史料记载,这雕有牡丹等各色花朵的香花桥大气美观,是一座石桥,桥有一孔,两边有扶栏,高大壮观。我们也可在下面附图中看出,这香花桥是一座拱形桥,而在中山公园内的却是一座平板石桥,因此有一位在香花桥至今居住有81年的老者质疑说,现在在法华镇路上建的几座桥的模型,其中的香花桥和种德桥正好搞反了,当地很多老居民也支持这一说法。这样看来,中山公园内的那座也弄错了。
前一篇:这才几天,静安宝山已首现亲密接触
后一篇:碧带环绕 秋意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