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均GDP指标能否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2009-03-15 20:43:52)
标签:

人均gdp

人民

生活质量水平

财经

分类: 经济类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人均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时也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按人均GDP水平(实际购买力平价),将各国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四个等级。

人均 GDP 有其局限性,是一个平均数,完全抹杀和掩盖了收入、财产、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群体差别、阶级和阶层差别。 2002 年,我国人均 GDP 7997 元,但最高的上海 40627 元,最低的贵州 3140 元,前者为后者的 129 倍。在同一个人均 GDP 下,城乡人均收入分别为 77028 元和 24756 元,相对差距为 31 倍,而且,全国农村有 2820 万人处于人均 627( 相对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14) 的贫困线以下。西藏自治区人均 GDP 5983 元,但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很大,城镇 80791 元,农村 14623 元,相对差距为 55 倍。据世界银行统计, 1998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 403 ,最低的 10 %和最高的 10 %其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 24 %和 304 %,相对差距为 127 倍。无论是不同国家之间,还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同样的人均 GDP ,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科技含量、城市化水平等等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我以杭州为例,来分析人均GDP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关系。国家、浙江和杭州的统计部门分别公布了2008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全国GDP 300670亿元,比上年增加9.0%;浙江GDP 21486.9亿元,比上年增加10.1%;杭州GDP 4781.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折算下来,全国人均GDP3260美元,浙江人均GDP6000美元,杭州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10000美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不过处在这个阶段,经济制度往往处于迅速变革期,收入分配不公平等各种社会矛盾也可能随之加剧。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真的能反映这是一个中等收入人的收入吗?根本就反映不了,因为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十分大的国家,甚至有人说,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中等收入阶层,只有富人和穷人,200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65,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从数据上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处于高度不平均的状态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漫长,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确做到了。

其次,在高房价,高物价的重压下,人民的生活压力很大,房奴、车奴的命运使终不能摆脱,仅仅人均GDP的指标是不能很好的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杭州的人均GDP即使超过了10000美元的大关,但又有多少人享受到了数字带来的生活品质呢。如今杭州市区的房价基本已经超过20000/㎡的价位了,即使不考虑贫富差距,假想分配均匀,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年收入20000美元,200万元的楼房,算上按揭贷款的利息,也要将近二十年还清,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情况当然更糟。一般人均年收入与房价比在16-115之间为适宜买房的区间,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10-118左右,而其他国家差距比较大,我国在至少在120以上。此数据表明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是光从人均GDP的数字上就能简单反映的。高物价加重居民的生活支出,在中国,高速增长的GDP避免不了CPI的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经济指标十分可观,楼市,股市一副兴旺的态势,但隐藏在背后的是CPI也随之高速增长,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突飞猛涨,猪肉价格更是涨的离谱。当然中国政府也是极力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稳定物价,后期效果也有明显的反映。

当然,也不能否认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富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了,政府也势必会出台一系列的民生措施,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措施都是政府藏富于民的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