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并购公司的共性分析
(2008-11-13 08:24:40)
标签:
a股大势股市财经 |
分类: ◆ 焦点透视 |
从马应龙举牌羚锐股份,到海螺水泥增持冀东水泥,从中兆投资频繁买入商业城、渤海物流和深国商的股权到天音大股东回购2000万股等等,近一段时间,产业资本的活跃给当前低迷的市场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股市暴跌之后,许多曾“高不可攀”的股票纷纷跌破净资产,让狼性十足的产业资本嗅到了商机。进入8月以来,产业资本大举买进上市公司股权的事件已现端倪,9月后,狼的本质更是显现无余,“茂业系”17天内连续举牌渤海物流、商业城和深国商三家商业类上市公司;海螺水泥狂扫多家同行股票,其中对祁连山的增持比例已高达4.96%,距离举牌仅一步之遥。
是什么原因让产业资本有如此强烈的收购欲望呢?分析一下近期产业资本频频出手的上市公司,可以发现共同特点,即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业绩优良、破净、银行信贷额充裕、市值低等。
据统计,目前“破净股”也已达200余家,数量已远超2005年沪综指最低998点时的176家。这两百多家破净股分布在钢铁及房地产等28个行业,其中,钢铁有26家公司,房地产有21家,汽车及配件有18家,纺织服装有17家,化工有16家,电力、造纸包装各有13家,机械有12家等。但上述破净股中,有23只股票自今年7月以来被大股东增持过,增持合计1.60亿股,增持股份市值约10.76亿元。从公司质地来看,“破净”个股中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增长的却有110家。受增持的“破净股”如北京城乡、福星股份、国栋建设、红豆股份、威华股份、太钢不锈等被增持的股票都具有良好的基本面。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目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6%的上市公司至少有125家。按10月21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289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市值没有超过2亿元,其中的64家甚至不足1亿元。如中国宝安、准油股份、中炬高新、伊利股份等此类优质的股票。
类似案例在二级市场频率上演,资本市场激烈博弈,为当前持续低迷郁闷的A股带来了些许的光亮和活力。
目前如此多“破净”的上市公司,要成为他们控股股东所需的资金仅为数千万到数亿,逐利的产业资本自然会攻城掠、廉价收购。随着股价进一步下跌,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游进股市进行举牌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