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平永福的护厝式土楼

标签:
漳平永福土楼河洛文化旅游 |
分类: 古村保护 |
永福是漳平南部的一个乡镇,海拔较高,周边崇山峻岭。永福现在是著名的花乡、茶乡,也是国家级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经济状况不错。
永福的传统民居是闽南风格的“护厝式民居”,由“四合院”与两侧的“护厝”组成。弧形起翘的“燕尾式”屋脊和“五行”弓型山墙,更加突出了永福民居的闽南风格。
永福也有土楼,而且是很有独特风格的土楼——护厝式土楼。
护厝式土楼是护厝式民居的一种变化形式。即以多层土楼替代中轴线位置的厅堂和庭院,两侧护厝保留,但功能变为以厨房餐厅和杂间为主,居住用房则都在大楼内。楼内底层中轴线位置依然为门厅、天井(庭院)、正厅,正厅两侧为偏房。沿庭院周边设置走廊、卧室、起居室、楼梯间,有的采用“单元式”,有的采用平均式。各楼层基本类同,有的楼层还有公共使用的楼厅。楼外多有大庭院和围墙。
护厝式土楼,有防卫功能,但由于有了护厝,不像永定一带的方形、圆形土楼那样封闭,居民生活质量会好一些。当然,土楼的防卫功能也就不如永定的方形、圆形土楼。
所谓“防卫”,是用以应对当地当时的社会条件的。永福的护厝式土楼,可以暂时性的躲避和抵抗战乱和社会动荡时的匪盗侵扰,没有长期封闭在内的打算,应该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护厝式”土楼的产生,和永福的土楼在整个民居建筑中只占少数,说明永福当时的社会治安条件相对其他土楼成群的地方要好。我想,这样解释比较合理。
以下介绍几座永福典型的护厝式土楼。
传经楼主楼三层,楼高12.6米,为方形土楼。楼内中间为庭院(天井),沿周边布置每层12个房间、两个楼梯间和前后两个大厅。底层入口处为门厅,庭院对面是重点布置的主大厅,主大厅用于祭祀和重大的家族活动,装修豪华,雕梁画栋,配以多幅楹联、匾额和各种浮雕,体现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
主楼为土墙,墙厚达1.2米,石基出土面2.2米,主楼上面窗口狭小,是为防卫考虑的。楼内为木构架结构,抬梁式木构架、木隔间、木楼板、木栏板,重要部位都有雕饰。传经楼不是特别大的土楼,但是它是极为少有的保留闽南护厝式民居风格的独具特色的土楼,且装饰豪华、精美,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文化遗产。
清源村鸣岡楼
鳌头燕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