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文
心脏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供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心就像一头老黄牛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着,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
虽说人们一年四季都得养护好自己的心脏。中医理论认为,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所以,在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再则,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夏天也是心脏最累的季节,所以夏天更应着重养心。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天”。
古老的中医养生文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夏天不长好阳气,秋天必将得燥病…”那么,夏天我们如何才能养护好心呢?
一、诗与画教你夏天养心之技巧:
⒈夏天要学会以静养心:
要学会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因此,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养护好心脏。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闲来时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心中杂念。静则神安,那怕静那么几分钟都会见效的。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至30分钟,也可欣赏一下轻松的音乐,或户外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来入静养心。
⒉夏天要学会以低温养心:
高温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并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要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室内注意南北窗多通风,室外多到树荫下、巷子口乘凉,减少出汗,必要时喝一些淡盐水来补充体能。
⒊夏天要学会以慢养心:
夏天的天气很炎热的,人体的血液循环在加速,这样心脏就容易负担过重,因此,建议人们夏天要学会慢养心,不能太累了心哦!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学会减慢自己的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只有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我们的心脏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⒋夏天要善于养心阳: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苔白滑,脉弱无力等。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服用一些西洋参,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⒌夏天要懂得养心阴:
中医认为,夏天属阳亢,此时最易耗心阴,所以要注意养心阴。通常所说的“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就会出现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临床表现为五心(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等症状。
如果你属于心阴虚者人群的话,此时的你,就应该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在食物调养方面:多吃养心阴之食物,如麦冬、酸枣泡开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羹,或银耳莲子羹等多食之。
二、诗与画温馨提醒:
中医认为,夏天属阳,阳气主泄,不能闭汗。所以,建议大家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让应该出的汗出一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