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生命的起源》

(2009-11-06 14:50:43)
标签:

评课

校园

分类: 生物教学研究

   评课《生命的起源》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过程设计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在信息依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

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阅读资料。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原始地球的形成 学生代表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其余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帮助学生代表准备发言,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指导学生推理、总结。
   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
从有机物到细胞的过程 观察小实验和图片,推理想象 。 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教师: 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分小组讨论几分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测生命起源于什么?然后请代表回答,酌情加分。这种方法很奏效,一开始,气氛就调动起来了。
   关于生命的起源,争论最大的就是: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宇宙生命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其它星球,理由是陨石成分分析和频繁出现的UFO现象;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产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证据是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前苏联科学家奥巴林的团聚体假说和美国学者福克斯的微球体假说。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其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别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组织学生交流 
   讲完之后,有的同学认同第一种学说,有的认同第二种学说,告诉学生:这些都只是学说,不是真理,如果你以后发现一种更有说服力的学说,教材上将会出现你的名字,那将是中国人的骄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