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三解读(四)
答人吟
谁道闲人无事权,事权唯只是诗篇。
四时雪月风花景,都与收来入近篇。
【愚翁解读】谁说幽闲的隐居之人没有事情权衡处理,权衡处理的唯一只是诗篇而已。一年四季风花雪月的景致,都与收集来编入新的诗篇。
初春洛城梅开时,赏梅更吟梅花诗。
梅花虽开难远寄,唯寄梅诗伸所思。
【愚翁解读】初春的洛阳城是梅花开放的时候,赏梅更要吟出梅花诗。梅花虽然开放但难以寄给远方去,唯有寄托梅花诗转达申述我所有的思念。
注解:伸:这里指“转伸”,即转述的意思。
谢寿安簿寄锦幈山下所失剪刀
题解:感谢寿安县(北宋时期设立的寿安县现在属宜阳县)主簿寄来我在锦屏山所丢失的剪刀。
江夏尚能悲坠履,少原唯解泣遗簪。
一刀所失安足系,不那久经人用心。
【愚翁解读】在楚昭王时期,江夏的地方尚且能发生悲壮的以“坠履”而显示出不轻易遗弃旧物使物失而复得的典故,明白丢失缺少了原来的东西而伤心人,才是唯一理解像孔子明白妇人失落簪子哭泣原因的人。一把剪刀所失微不足道那里有什么重大干系,无奈久经交往的朋友却用心为我找回。
注解:
江夏:古代地名。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坠履: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履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履。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
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履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后因以“坠履”为不轻易遗弃旧物或故物失而复得之典。
少原:丢失缺少了原来的东西。
遗簪:指失落的簪子。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不那:无奈。唐孙蜀《中秋夜戏酬顾道流》诗:“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閒看月即更深”。
谢判府王宣徽惠酒
题解:判府:监察御史通判州府的官职简称。
王宣徽:北宋官员。
自得花枝向远邻,只忧轻负一番春。
无何宠贶酒双榼,少室山人遂不贫。
【愚翁解读】自在得意顺着花枝的来源向远邻看去,只担忧轻看辜负了这一番美妙的春意。不为什么重要的事情您却赠送给我酒,使我酒器不空的安乐度日,我这个居住在嵩山少室山下的山野村人遂心的生活不贫穷。
注解:
无何: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宠贶:用为称人赠与的敬辞。
双榼:古代成对的酒器。
少室:嵩山少室山。
暮
春 吟
林下居常睡起迟,那堪车马近来稀。
春深昼永帘垂地,庭院无风花自飞。
【愚翁解读】在隐居幽僻之境的我平常是睡的晚而早上起来的迟,何况近日里来我这里客人少而车马稀疏。春到深处睡意重,白天里为那永远睡不完的觉而使得帘子垂地的遮光,庭院里没有风那些花儿随着自然时节的到来而飞落。
注解:
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林下: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那堪:这里当何况解。
居常:平时;经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依韵和镇戎倅龚章屯田
十五年前初见君,见君情意便如亲。
虽然林下无他事,不那心间思故人。
万物比之论至底,丹诚到了总输真。
过从洛社胜诸处,何日能来共卜邻?
【愚翁解读】十五年前初次见到您,见您时的情意就像见到亲人一样。虽然隐居在山野之林的人没有其他的世俗名利的事情挂念,无奈心中总是思念故交亲朋。万物在比较中论说到底,丹心至诚到最后总是输于天真。过往密切的我们这类人的洛阳社交圈子胜过其他地方,您何日来和我们共同做好邻居?
注解:
镇戎:北宋地名。宁夏固原。北宋著名的镇戎军就指驻守在这里的宋军。
倅:指“倅职”,即副职的意思。
龚章:人名。
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过从:过往。
卜邻: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宋王安石《送陈谔》诗:“乡閭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安乐窝铭
安莫安于王政平,乐莫乐于年谷登。
王政不平年不登,窝中何由得康宁?
【愚翁解读】平安没有比平安在君王的政令下治理的社会的太平盛世更平安的,快乐没有比快乐在年度中五谷丰登而更大快乐的。君王的政令不能使天下太平的话那就没有年度的五谷丰登的情形,居住在小窝里哪有理由得以康宁呢?
注解:
安乐窝: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王政:国君的政令。《礼记·丧大记》:“王政入於国。” 孔颖达疏:“王政入於国者,谓王政令之事入於己国也”。
愁
恨 吟
城里住烟霞,天津小隐家。
经书为事业,水竹是生涯。
恨为云遮月,愁因风损花。
恨愁花月外,何暇更知他。
【愚翁解读】洛阳伊川城里常有烟霞环绕,天津桥南是我小小隐居的家。阅读经书为我的事业,云水青竹相伴是我的生涯。恨是因为有云彩遮蔽月亮,愁是因为风所损坏了花。恨与愁除此事关花月的事情外,哪里有闲暇更改去了解其他的事情。
注解:何暇:哪里有闲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