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发展史)先秦、秦汉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美术 |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转]中国美术简史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一、原始时期美术1、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具有了初步的审美追求。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装饰品 2、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是人类演进中的里程碑。 仰韶文化彩陶 二、先秦、秦汉美术 (一)先秦美术 先秦美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艺术、玉器雕刻等方面。 1、青铜器艺术 先秦青铜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达到繁盛,出现大批制作精美、系列不同的青铜器物。 青铜器的造型庄重典雅,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青铜器纹饰富于时代特征,主要有兽面纹,凤鸟纹等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商代青铜器具有酒器多、铭文短、造型凝重结实、纹饰繁密雄奇的特征。代表《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 西周青铜器延续商代风格,食器增多,铭文加长,中后期的造型与纹饰开始趋于简率,出现了朴实舒畅的明朗风格。代表《毛公鼎》 春秋青铜器适应社会的需要,出现了模印、失蜡等新工艺,形成了形制奇巧富丽、纹饰繁密剔透的特征。代表《莲鹤方壶》 战国青铜器以日用品为主,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风格。 2、玉石雕刻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从石器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商周玉器有“礼玉”“佩玉”等。 3、战国帛画 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独幅绘画实物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二)秦汉美术 秦朝与两汉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和发展的时期。秦汉统治集团将雕塑和绘画作品用于政治思想教化,具有宣扬统治者功业,表彰功臣,显示王权威严等功能。 1、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使统治者宣扬威严,统一人民意志,昭示后代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1)秦兵马俑 (2)汉代石刻 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刻雕像,是陕西长安常家庄北的牵牛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像。 霍去病墓石刻 (3)汉代陶俑 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盛行,题材多是卫士、奴仆、乐舞伎或牲畜等。代表: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东汉作品四川成都天迴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 (4)青铜铸像 《马踏飞燕》 2、汉代绘画 汉代绘画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1、社会生活。2、古圣先贤。3、神仙灵异。题材内容包罗万象,目的只是劝善戒恶,宣扬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汉代的绘画以帛画和墓室壁画最具代表性。 马王堆汉墓帛画 汉代墓室壁画 3、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魏晋之际实例很少,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继续流行。画像砖的艺术高峰期为东汉。 画像石重要作品: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 画像砖重要作品:《弋射收获》《荷塘渔猎》 4、秦汉工艺美术 汉代青铜工艺向着世俗日用方向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器物为铜镜合铜灯。 《长信宫灯》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魏晋南北朝美术 1、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绘画艺术,强调绘画的“鉴戒”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各文化种类相互影响,绘画题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并向分科发展。这时期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构图技巧提高,绘画风格呈现出多样化。 顾恺之 曹仲达 2、绘画理论著述 顾恺之《论画》顾恺之有三篇画论,被唐代张彦远收入《历代名画记》,分别标题《魏金盛流名赞》、《论画》、《画云台山记》。顾恺之在《论画》中的理论主张,强调传神,即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性格气质,提出“迁想妙得”的见解,极大地影响了后人。顾恺之在总结前人绘画创作基础上,将自己的创作实践上升为理论认识,并以此批评当时的画家作品,开创了中国画理论批评的先河。 谢赫《画品》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画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提出了绘画的功能是“明权戒、著升沉、千载寂廖、披图可鉴”,明确的论述出绘画创作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提出绘画批评的标准即“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 3、雕塑 魏晋南北朝雕塑内容除石窟造像外,主要是陵墓雕刻和陶俑。 4、佛教石窟寺 石窟寺是开凿于山崖上的宗教寺庙。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新疆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主要为本生和本源故事。 克孜尔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中国最大的石窟群均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大石窟有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