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拾麦穗的女人》

标签:
杂谈 |
分类: 西方美术 |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853ad1b122fab0a8618bfb7.jpg
世界名画
【画作名称】《拾麦穗的女人》[编辑本段]
【创作者】朱尔·布雷东(法国) 【创作年代】1863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现实主义 【题材】风俗 【规格】81.90×127厘米 【材质】 布面油画 【现存藏处】墨西哥 西蒙基金会 在这幅《拾麦穗的女人》中,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面临着工业化的威胁,这种农村天堂的观念及其各式各样的表述,象征着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但实际情况是,在收获麦田的人群中,拾麦穗的人是处在最底层的,因为他们是最穷苦的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即女人,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在收割后的麦田,这些农民给小麦做最后的一次清扫,以获取地里残存的那一点粮食。因此,这幅图画背后的社会现实与它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实在无法联系在一起。 布雷东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在收获麦田的人群中,拾麦穗的人是处在最底层的,因为他们是最穷苦的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女人、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在收割后的麦田,这些农民给小麦做最后的一“捏”,以获取地里残存的那最后的一点粮食。 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就是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的。从1861年开始,他多次获得法国政府奖项和画展大奖。到了晚年,布雷东的作品越来越表现出一种自我回归和象征主义的倾向,画的多是一些独立的个人形象。 |
前一篇:米勒的作品《播种者》
后一篇: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