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 乡 的 嬗 变

(2009-02-07 18:08:24)
标签:

情感

分类: 回忆师友

家 <wbr>乡 <wbr>的 <wbr>嬗 <wbr>变

装着缕缕的思绪,揣着绵绵的追忆,回到曾经生活十余年、对我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家乡”。

这里虽然不是我面世的凡间沃土,但是,我从儿童到青春期的宝贵年华,都永久的留在了这里的一道道沟沟坎坎、一片片林间田野。

为了尽可能找回些儿时的记忆,我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让侄子开着小车送我到汉水边,自己乘渡船过江。那时,我每年都有无数次,走到江边,等渡船,往返于江南江北,一边是我的出生地,这里有我的血缘亲人,另一边是我必须生活下去的家。

江水浩淼东去,触景生情......隐隐约约,模模糊糊,丝丝忆忆,浮想联翩。小木舢早已不再,机动船可以运载汽车过渡了。世事变迁,人也是否该如此呢?

船靠岸,堂姐的孩子早已开着小轿车在码头迎候。

阔别数年,过去的记忆被眼前的变化抹得干干净净。

交通工具,曾经是城乡差别的标志,乡里很稀罕汽车。我心里纳闷,小伙子来接我还讲排场,一问才知道,是他们家自己买的。尤为惊异的是,当我走进村里,许多家庭门前都泊着自己的小轿车。一位很要好的姐妹给我讲,村里现在不象以前那么穷了,年长的在家以种植蔬菜为主,卖菜很赚钱,年轻人都在外面经商做生意。一般家庭年收入十几万到二十多万不等,买一辆十几万的小车很轻松。

村里人,一辈子都在考虑盖房子。过去,积攒多年才有了点钱,开始慢慢备料,好不容易才能盖两三间新平房,一个人一辈子也就能盖一两次而已。而今,家家户户都是三层的新楼房,用料还十分讲究,装饰也别有风格,一点不比城市差。从村头望去,就是一个美丽的别墅区,很自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象今非昔比,人的改变才是根本。

一个小时候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亲戚,现在很像模像样了,在外打拼经商赚了几十万,成了家,立了业,家庭建设得红红火火,已经把事业移交给孩子,自己在家做后盾。

阔别三十多年了,聊的话题自然太多。令我感受至深的,还数农村人的生活观念特别是保健意识居然非常强,应该说很多生活在都市的市民完全不及。比如,对药物给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的认识很深刻,理念很先导,尽可能不用抗生素,尽可能不用损害肝肾的西药。一位四岁的小孩,原本患有肠道淋巴结炎并支气管炎,经常发烧,医生就是用输液临时解决,不断复发,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经过营养师引导,马上改用中草药,治标并固本,半个月就见效,现在孩子已经康复。

我深深的感受到,农民富裕了,但不尽如此,他们在物质文明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生命的呵护,对身体的保养,对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只要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