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产业路在何方?中国桑茶产业将何去何从?

(2009-06-02 23:52:35)
标签:

桑农

桑茶

丝绸公司

桑树

韩秀娟

中国

杂谈

分类: 中国桑茶

  4月下旬,在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石角坡村的一块农田里,记者看到两名农民正在播种花生。

  他们的这块田地原来种的是桑树,正在种地的村民老李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桑养蚕,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桑农。

  但如今,他却忍痛砍掉了地里的桑树,改种起了花生。

  “养蚕不挣钱。”老李说,“前几年蚕还能卖到十几块钱一张,今年就只有七八块钱,这两年价格一直都不好,一年下来,基本挣不到钱,而且养蚕相当累,一年到头就冬天能有点空闲时间。还不如种点省事的,留着时间出去打工。”

  像老李这样的村民,这里远不只一家。在一片片桑田之间,记者看到时不时地有一两块地空着。莱州市红桑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秀娟说,这些田里原本都是种的桑树,但因为这几年养蚕行情一直不好,许多桑农撑不住了,纷纷改行。

  “每次来这里,看到又一片桑树被砍了,我的心里就要疼一下。”韩秀娟说,“桑树三年不成林,现在农民把树砍了,等行情好了时,想再养蚕也来不及了。”

  "我们村原本有三四百亩桑树,现在大概就剩100亩了。"村民老李说。

  石角坡村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是个例。

  据中国蚕业信息网办公室2008年底对全国16个省份的调查统计,其中14个省份的蚕茧生产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减产,8个省的减产幅度超过了15%,各地桑农刨桑、弃桑、毁桑改种现象屡见不鲜。如江苏省2008年有桑园120万亩左右,比2007年底减少15%,估计去冬今春减少到30%左右。

  “去年8月,四川西充县县长和县蚕桑局局长亲自来莱州切磋桑产业的事情,交流中我了解到全国的桑园面积实在太大,西充一个县的桑田面积就有70万亩。”韩秀娟说,“我这才明白了为什么有个词叫做’沧海桑田’啊!”现在,一个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产业经受着考验和动荡,全国几百上千万的桑农,目前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政策扶持力有未逮

  记者从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了解到,去年“十一”之后,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国内茧丝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去年底更出现价格急剧下滑,引发了行业生产的剧烈波动。

  “去年秋天,蚕茧价格最低的时候到了10元钱3张,桑农亏损巨大,许多丝绸公司也纷纷倒闭。”韩秀娟说。

  为了扶持桑蚕产业,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从2008年11月1日起增加了1%,提高到14%。然而,这个幅度对于行业的需求来说,无疑还是远远不够的。

  丝绸公司的困难,也直接影响了桑农的蚕茧销售,部分龙头企业与蚕农合作组织签订的协议保护价,因企业发生巨额亏损、遇到资金困难而无法执行。

  “桑蚕业在中国,像食盐一样,有专门的行业单位,那就是各地设有的丝绸公司,但是丝绸公司也只管蚕茧收购,桑树种植没有主管部门,不属于林业,不属于农业,不属于丝绸公司管理,一旦蚕农养蚕出现问题,损失是农民自己承担。”韩秀娟说,“桑农种桑是没有国家补贴的,而现在各地丝绸公司由于国际蚕茧价格的下滑,自身难保,桑农的问题他们也管不了。”

  而各地政府对桑农的补助,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去年跟西充县县长交流时,他告诉我西充给桑农每亩补贴1000元,补贴起来实在是比较困难。”韩秀娟说,“所以我觉得扶持这个产业,完全靠输血是不行的,必须发展新的桑产业,实行行业自救。”

  新产业能否为桑农找到出路?

  韩秀娟说的桑产业,就是他们的红桑葚专业合作社正在做的桑茶产业。

  韩秀娟做桑茶,始于2001年春天,当时她婆婆家饲养的春蚕大批死亡,满坡的绿桑叶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物。

  为了变废为宝,韩秀娟开始尝试用桑叶炒制桑茶。她四处求教,翻阅了大量书籍,经过300多次试验,终于研究出了一整套桑茶炒制的方法。这种兼具保健功能和治病疗效的茶叶,深受客户青睐,订单也纷至沓来。为了带动更多农户从事这一产业,韩秀娟于去年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现在能够辐射500多亩桑园,100多户桑农。

  “桑叶含有18种氨基酸,无论是做茶叶还是做枕头等产品,都是很好的原料。”韩秀娟说,“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树枝可以做成健身棒,成本很低,效益很好,可以说桑树全身都是宝啊,所以我觉得开发新的桑产业是可行的,现在这一系列的产品,在一些国外市场都很受欢迎。”

  “以前桑农养蚕有用不完的桑叶,可以卖给我,鲜桑叶一斤3元钱,老叶子1元钱。”韩秀娟说,“尤其现在桑蚕丝行情不好时,有这样一条出路,桑农才能够不去砍桑树。但我们合作社现在的收购能力实在有限,连当地的产量都消化不了。”

  这一产业的推广发展无疑还需要时间,而市场的容量有多大,也有待检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对桑产业出路的探索。

  “我们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韩秀娟说,“桑叶除了养蚕还能做些什么?桑蚕丝的行情一旦不好,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桑树变成废物,连烧火也没人用吗?我希望能够发动更多看到新型桑产业前景的人参与进来,以点带面,鼓励这个产业发展壮大为一个更具社会价值的新型行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