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预,健康管理之关键

(2011-04-19 10:38:51)
标签:

健康管理

健康干预

干预体系

管理模型

健康

分类: 大健康之“健康管理”

  干预,健康管理之关键    

                             

     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在整个服务流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干预.

     健康干预,指个体或群体在专业健康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对个体生活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调整从而改善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进而避免和降低风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因素占60%,远远超过医疗条件,父母的遗传或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通过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美国疾病管理协会一项研究成果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可降低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则比原来上升9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矫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一个完善或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应当包括健康评估、管理方案、干预与指导监测与评价、效果评估等五个步骤, 并同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档案。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形成完整体健康管理体系。

     健康评估:指根据健康信息,如体检报告、个人问询报告、病例报告等相关信息,对个体身体处于何种状态(疾病、疾病临界、亚健康、基本健康)客观明确的分析与评估

     管理方案:依据评估结论并结合临床体检报告,确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干预与指导:依据健康管理方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干预及指导,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干预等,从根本上改善或降低影响个体健康的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

     监测与监督:在管理体系下,需要服务后台对干预及管理的方案实施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同时对过程的时效性、规范性等进行评价与质控,确保管理方案以及干预实施的有效进行。

     效果评估:在管理方案实施的阶段结束时,需有详细的过程分析、结果评估报告,对管理效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但是,当前的健康管理机构更多的着眼于健康档案、体检和评估以及导医导诊等,较少的去系统性健康干预,这种做法如同病人到医院看病,只做了检查,明确了诊断,却未进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健康管理上的"半截子工程"现象?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因:
     .片面理解健康管理的内涵,以偏代全.对健康管理的宗旨和目的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嫌麻烦,不愿做长期的,扎实细致的健康干预工作.体检一年搞一次,健康评估用软件,最多几个小时就可以出结果.而健康干预则是长年的,经常性的,甚至可以说是艰苦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精心组织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健康干预需要聘请专门的健康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队伍,同样需增添必要的设备和设施,这将明显增加运营的成本

     四.技术落后或缺失,没有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及干预模型。健康干预技术和模型是经过长期的时间积累和总结出来的,是需要有完善的理论基础以及大量的实践数据支持的。在中国,健康管理起步的时间较晚,同时能够静下心来不断的完善这一技术和模型的更是少之又少。
     

最后,什么样的干预是大众所期望的,是企业发展所谋求的呢?

首先,健康干预需有成熟的技术模型及理论基础。 完整的技术模型需要成熟的理论支持,需要长期、大量的数据支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是规模化发展的前提;

其次,健康管理,尤其是健康干预需实现过程可量化、效果可评估。唯有把健康管理中过于概念化、抽象画的理论、概念、目标等等均都转变为可量化、可实施、可评估的具体工作、具体指标,才能够是干预真正的落实下去,才能切实实现管理目标;

    最后,健康管理应以人为本,干预手段也必须因人而异。健康管理抑或健康干预与医疗最大的区别是以人为本,需要充分尊重个人意愿,让管理容易让人接受、容易在现实中操作。

 

          参看【 量化,健康干预之关键

                                                          城市笔记

                                                         2011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