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大学生在美国从事医疗经纪人的历程(转)
(2008-09-24 16:24:28)
标签:
医疗经纪健康 |
分类: 笔记杂谈 |
四个月过后,我顺利地考取了“医疗经纪人”的执业资格,给一家大型私立医院当起了医疗经纪人。我的办公室就在挂号室的隔壁。
原以为一个堂堂的医学硕士,当一个导医员性质的医疗经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没想到刚开始就出了丑。我把一个肚子痛的小伙子介绍到了肠胃专家那里,半个小时以后,专家严肃地走过来告诉我说:“这位患者肚子痛显然是泌尿系统中某一个环节发生病变引起的,作为一个医疗经纪人,你显然准备不足。”我的脸一下刷 白。完了,这名医生说了句叫我终身难忘的话,“你是学医学专业的硕士?我可没看出来。”
唉,敢情干这医疗经纪人还真得有点名堂,要胜任也并不容易,首先,得在医学上不能过于偏重某个领域,要像万金油一样每一个科都得知道一些,以便能及时把患者送到专家那里。作为一门个性化服务味道很浓的行当,你得了解患者和病人家属的心理,他们多数对医学不懂或一知半解。你得安慰好他们,然后对症找医生。 于是,一大堆专业书和心理学书成了我恶补的教材。
一天,一个年轻妇女满面愁容地出现在我面前,原来在她的乳房里能触摸到硬块,她的直觉是想找妇科或妇产科,根据我的判断,我把她介绍到了正确的科别——外科。待她诊断完以后,专门走到我跟前致谢,称赞我节省了她在各科转悠的时间,没有延误她的及时诊治。
又有一次,一个老人来看慢性病,我发现他身上有好几种病,就向老人家建议,“让我们先解决主要问题好吗?”老人点点头。我待这个老先生特亲切,因为他像我外公。这天我亲自搀扶老人找到相应的科室,完了,老人不停地说谢谢。几天以后,这名老人又出现在我面前,我问:“老先生,今天您哪儿不舒服啊?”老人掏出 一张纸条交给我说:“这是我们社区那12幢公寓楼一部分年长的慢性病患者名单,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听到我讲述起你这位东方女子的事后,他们都想请你当家庭 的医疗经纪人。”天哪,这下我的机会来了。
在接下去的日子,我对名单上的老人一一去拜访,详尽了解了每个人的病史和紧急联系电话。我发现,只给一家医院当经纪人会受到很大限制,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于是,我想方设法去接近纽约各大医院的专家,我手里有了一大把各科专家的名单和擅长的科别以及联系方式。我还一一去拜访社区的一些住户,说服他们同 意由我当他们的医疗经纪人,我的耐心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当医疗经纪人的良好记录成了我的保证,一些居民开始接受我当其经纪人了。不久,我便学着那些成功的医疗经纪人的做法,在居住屋自办起医疗经纪人工作室。
我对社区的人提供会员式服务。一天,一个会员读高中的儿子吹口哨时突然吹不响了,嘴也变形了,其家长带他找到我这儿。尽管这小子并不是我的会员,但我仍热情地为他提供了医疗经纪服务,鉴于小伙子得的是面瘫,我把他介绍到了唐人街的陈志豪中医诊所,一个月的银针一扎,小伙子彻底告别了歪嘴历史。病愈那天,小 伙子为答谢我,摇晃着脑袋把一首杨基·杜勒威尔吹得婉转悠扬,听得大伙直鼓掌。这件事是我意外收获,我因此想到了要拓展经纪中医的新路。我特地定期给会员 举办免费的健康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我加入了一些东方的养身之道,引起了会员的极大兴趣。一些慢性病或需调养的病症,我就把他们介绍到中医诊所去治疗。我略知点中医,并与当地华人中医大夫能很好沟通,而这,又恰是其他医疗经纪人不具备的优势。
2004年3月以后,我个人的工作已远远满足不了业务量,我雇了两个医学院的学生,又花了近三万美元购置了电脑及相关设备,开展远程的医疗经纪服务,一部分疑难症病人若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专家,便通过网络会诊,迅速为病人找到最合适的权威医生。
如今,我的医疗经纪人 工作室越做越火,收入远远高于我的预期,我和丈夫程伟终于购置了自己的住宅。程伟夸我时我笑着给他开玩笑说:“我这人吧,这一辈子总走偏门,总是做不得已 退而求其次的事。”程伟不解,要听个究竟。我说:“原来读医学院,没读到一流的,只读了个二流的;想读完医学博士,只读了个硕士;想当个正经八百的医生 吧,只当了个沾点边的医疗经纪人,没干上专业,可总沾点边。”程伟说你得感谢鲍伯才是,他给了你求职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