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身价暴涨
(2009-05-17 17:47:20)
标签:
财经经济学家身价价值增值需求营销学家 |
分类: 商业价值 |
金融危机暴发,大部分行业出现了收入缩水的状况,但有一个“行业”例外,那就是经济学家。有人调查发现,在大大小小官方或民间论坛上,经济学家成为诸多参会者和媒体追逐的主角,在邀请方—中介机构—经济学家之间,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而频繁走穴、赶场已经成为部分经济学家的“主业”(新浪网),经济学家的身价也在这个过程中暴涨。不论人们对经济学家身价暴涨所持有的态度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众对经济学家的关注度提高了。
经济学家身价暴涨,是需求?还是价值?
经济学家的身价暴涨,可以明显的看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6-2007年,这期间,中国的股市暴涨。正所谓居高思危,人们担心自己的投资在高位上出现问题,于是都期待着有一颗“定心丸”可以吃,就算不能吃,放在那里,人们心里也更加安稳。第二个阶段是2008-2009年,这期间,金融危机暴发,同时中国股市也是低迷不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股市又是何时反弹?这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这个时候,经济学家又扮演起了“救命稻草”的角色。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股市暴涨和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刺激了人们对于经济学家的需求。但从深层次理解,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关注,正是越来越重视价值的表现。我们可以将经济学家看作知识的载体,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学家,也就是对知识的更加重视。知识永远都是人们不断增加财富的有力工具,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增值”。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经济学家身价暴涨,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更加重视价值的表现。
其实经济学家以前也赚钱,只是当时在公众场合的“身价”没有这么高,同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个时候,歌星、影星才是人们追逐的焦点。随着价值思想的逐渐形成,人们发现追逐明星只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的价值增值。而对价值的简单理解,就是增加财富。于是,为了增加财富,经济学家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已经根深蒂固,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它确实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经济学家的身价涨得理所当然。
经济学家身价暴涨,说明了什么?
与身价暴涨同时到来的是,人们对经济学家也越来越“挑剔”。这意味着,经济学家的思想并不能解决人们面临的所有问题。众所周知,经济学主要研究“需求”问题,经济学家的“需求”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以至于任何事情都从需求角度去研究,但是到了商业价值时代,如何才能更大的拉动需求?很多经济学家也是束手无策,于是面对美国制造业的下滑,有人发出了“制造业除了需求别无他法”的无奈。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商业价值时代,需求是很难刺激的,只有一切围绕价值这一主题,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
经济学家身价暴涨,说明人们已经迈开了追逐价值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强调,只有围绕“价值”这一主题,才能在商业价值时代有所建树。从人们对价值的追逐来看,经济学家身价暴涨,使经济学家的地位走向了巅峰;而营销作为价值创造和传递的过程,其身价值的暴涨,也即将以更快的速度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