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分析得出:投资性购房时机还没有到来
(2009-01-07 14:15:22)
标签:
房产财经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营销理论分析 |
近期,国家的政策出发点都是围绕着“保经济,促增长”,体现在房地产领域就是加大了住房保障建设的力度。如建设部公布了在未来三年将投入九千亿建设保障性住房,涉及到廉租房建设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但08上半年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升,使房地产泡沫越炒越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作为房地产的三种基本形式存在于房地产市场中。笔者针对这一现状,从营销基本理论:“循环——价值——交换”这三个不同侧重点来分析国家重点扶持房产对象及我国未来房地产的基本走势。
一、从循环的角度购买住房
循环,也就是老子提出的“无-有”的无限循环过程,包括无差异循环、有差异循环和集中差异循环。在无差异循环引导下的住房购买中,人们首先是想有一栖之地,无所谓地段、面积等,只要能遮风挡雨即可,也就产生了对面积小、地段偏僻的廉租房的需求;在有了栖身之地之后,人们就会对现有廉租房的面积等有了一定的要求,形成差异循环;廉租房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郊区附近,呈集中化发展,也就是集中差异循环。不管是无差异循环购买、差异循环购买还是集中差异循环购买,对廉租房的需求都处于经济形势不稳定的社会现状中,以解决生存问题。廉租房的对象是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如一些刚工作居住不稳定者、带着一两个小孩的一些年轻夫妻或没有工作能力的中老年人。这些人没有很强的购买力,对于居住条件也不是很讲究,而廉租房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政府为保障其基本生存,给予一定的救济,达到“人人有其居”。总之,目前从循环的角度来购买的房产,主要集中在廉租房。
二、从交换的角度购买住房
房地产的交换购买,主要集中在为解决人民生活所需的经济适用房的购买。经济适用房是指以微利价出售给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适用房,就其本意而言,应当是适合于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小面积、低价格的住房。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格本身包含了一定的政府补贴,主要来自于政府以优惠价格提供土地,其次来自于政府住房保障资金的一定投入。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攀升,中低收入者(以年轻人为主)对住房保障的要求日益强烈,经济适用房问题也随之成为热点话题。经济适用房政策,可以说是中国为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进行的试验性探索,最近出台的一系列的扶持经济适用房购买的贷款补助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带动城市拆迁建设进而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目前购买住房的主要人群集中在交换角度的经济适用房。
三、从价值的角度购买住房
价值购买,名副其实就是为了少投入多产出的价值升值而进行的购买。为价值而购买房地产,其本意已不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和生活,而是为了投资。08上半年经济大好时期导致了商品房(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经批准用于市场出售而建造的房屋称为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升,这就为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相关人士对商品房有了极大的需求。这部分购买者是已经有了住房之后再去购买第二套房(也就是商品房)的中产阶级及中产阶级以上的事业成功人士,他们对商品房的选择条件是面积大、地段好,以期带来价值增值。从生存、生活所需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基本保障房产的购买,到为投资所需的商品房的购买,这其实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必须是在经济环境不好到经济环境好的转变。
近期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这时候,想要通过价值角度购买商品房来进行投资升值时机还没有到来(下篇博文探讨),因此,保障性住房供应是我国目前救房市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心将由商品房市场监管转向保障性住房供应。根据各地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鼓励供地结构作适当调整,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应量,相应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土地的供应。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现今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拐点”(最低点)之处,未来的房市发展会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这为未来的商品房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但目前为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应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