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抽空给老妈打了个电话。我问她现在几点起,她说,晚了一些,得六点。还是会把老爸拉着一起起床,然后一起去晨跑。她这个习惯,已经有些年了。我和她说,如果不太忙的话,我这些天起床基本得八点多。
其实很多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只要有可能,我那么喜欢睡觉,那么喜欢赖床。今天一个人吃晚饭的时候,又在想这个问题。终于想出了一个答案:害怕长大。
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注意到,基本上,睡懒觉和赖床是小孩子特有的权利。小孩子的我们,总是习惯被父母叫起床,同时也总会一边和父母说,就起,就起,一边继续蒙头大睡。我们总是奇怪,为什么并没有人叫大人们起床他们却总是早早按时起床。如今想来,答案其实就藏在问题里,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了,不会再有人叫他们起床。当我们长大时,我们也一样。
其实我们早已经和大人们一样,在忙的时候自己早早起床,洗漱,工作,吃饭,和自己说晚安。只不过我们还可以在不太忙的时候睡会儿懒觉,而不是每天都和父母一样规律作息。这让我们觉得,自己还和大人不一样,这让我们觉得,自己还不是大人一样。
我很喜欢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每当我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有条不紊的时候,不经意间把人情世故处理的沉稳老道的时候,我就会有点害怕:我是不是已经长大了。每当这些时候,我总会有意无意的做出一些成熟的成年人绝对不会有的举动,甚至不惜犯一些错误,来让自己相信,自己还是那个傻小子。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心理,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可是,我不喜欢。所谓长大和成熟,在我看来,并不总是好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因为自己的青涩和幼稚也犯了很多错,吃了很多亏,受了很多苦,那时我十分羡慕别人的成熟,我总在想,自己什么时候就能像别人一样精致圆润,而不再伤人伤己。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我在希冀自己成长的时候,同时发现了父母的衰老。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成长与父母的衰老是同步的。那时候我便开始不希望自己长大。我知道如果不成长,自己还会因为不成熟犯很多错,吃很多亏,受很多苦,可是这些突然都不重要了。因为我觉得,只要自己不长大,父母便不会老。而这真好。
但实际上,成长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即使我内心宁愿因幼稚而承受很多苦楚也不愿成长,我还是不可避免的慢慢的成熟了起来,随着时光流逝,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只是在以我的成长继续我的成长时,我更多的开始思考成长本身。并发现,即使不是因为害怕父母衰老而拒绝成长,成长本身也并没有原来以为的那么有趣。因为正如一句话所说:成长,不一定会得到,但一定会失去。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便是说,成长,会让人生少了许多新奇与欢乐,而多了几分伤感与无奈。成长会让人多一些淡然与和平,但同时也会多一些冷漠和麻木。是更好,还是更坏。
同时,盛衰相依,这是天地规律。叶子在最浓绿之后枯黄,人心在成熟之后苍老。这又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而我一直有一个信条:一丁点的潜力也能给人无穷的希望。我喜欢未被全部开发而一直充满希望的人生,不喜欢完成式之后一成不变的无望。而成熟是一种完成式。
然而,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在很多时候别无选择,比如新版微博,比如成长成熟。虽然我知道成长成熟是人生的必然,正因为我知道成长成熟是人生的必然。所以我并不希望自己太早的成长成熟,而更愿意多享受一下自己的年少轻狂,幸福时光。所以我一边假装成长,一边假装长不大。而假装长不大的方法就是没心没肺的做一些孩子气的事情。包括不听话的踢球;包括好久不理发,突然又心血来潮的剪掉;包括不好好写论文;包括在很忙的时候却不管不顾的睡一两天懒觉。虽然心里都有数。
其实写博客也是一件挺孩子气的事情。因为人长大了就不喜欢矫情了。很多人都会和我说,与其花时间写这些无用且矫情的东西,还不如做点其他的事情。虽然我知道他们说的并不对,因为那些不愿意浪费时间记录生活不思考生活的人,却会把时间浪费在更无价值的事情上,比如发呆。可是即便这样,我也还是常常会有这种想法,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想法越来越浓。可是我不敢让自己想下去。因为我怕老。我不希望自己的心变得懒惰,美名其曰淡然,其实是某一种麻木不仁。我始终记得高中语文老师的一句话:真正有感情的人,踩在落叶上是有感觉的。我希望自己一直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人,同时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有喜怒哀乐,这样的生活才好。
不过,长大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尤其是到你确实该长大的时候。即使我再假装,我还是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习惯按时作息,忙碌或有闲暇;也在实际上懂得要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因为如果再继续孩子气的带伤踢球,可能都等不到有真正愿意在意的人来劝诫。我也一直很喜欢,最近也很喜欢周华健的《忘忧草》。其中有一句,一直以为是: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往往永远没有分。可是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往往有缘没有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