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俗之晋商故里山西祁县

(2011-02-01 21:58:31)
标签:

晋商

故里

山西

祁县

年俗

杂谈

分类: 杂文

    山西省祁县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晋商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素有“金太谷,银祁县”之称。在晋商称雄商界500年间,尤其是康熙、乾隆以后,以乔家、渠家为代表的祁县商帮票号遍布全国,甚至远至俄国、朝鲜、日本以及南洋等国家。2006年央视开年大戏《乔家大院》和2009年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都讲述了发生在山西祁县的故事,也使得祁县百姓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品德以及以“义信利”为信条的晋商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扬。

    历史上的富甲天下使得祁县的年俗别具特色。明清两代五百年间,每到春节,漂泊在外的晋商都要回到故土祁县,而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该地传统春节、元宵节日的有力支撑,也使这里的传统节日充溢着浓郁的商业色彩。以强大的经济为基础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就使这里的春节传统习俗隆重而热烈。

 

一、春节——从腊月初一到二月二

    祁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春节、元宵节期间,正值腊月寒天,农活较少,民众有较长的休闲时间,因此庆祝活动规模大、时间长,仪式非常隆重。

    祁县人过春节、元宵节,节庆活动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甚至一直延续到二月初二的“龙抬头”。

    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为过年进行准备活动。

    初一家家户户炒玉米花、爆黄豆花,取一年四季火爆兴旺之意;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八荤八素菜。腊月二十后,每一日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内容:“二十三,打发灶王上了天;二十四,割下对子写下字;二十五,揩抹打扫寻笤帚;二十六,黑的白的捏下两笸箩;二十七,关住门门洗了足;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下坛坛打下酒;三十日,角儿(即饺子)捏下三笸箩。”

    祁县人称除夕为“年除”(方言发音是年驻)。要炒冷荤、蒸扣碗、捏饺子,全家老少会聚一起吃团圆饭。饺子,从古到今,一直是祁县人民过大年最爱吃的食物,方言称之为“角儿”。人们喜爱饺子的原因,除了它具有饭菜合一使用方便,味道可口的特点外,还有饺子形似元宝,取其吉利之意。而摆供、点灯、贴对联、挂神祗、迎神祭祖,所有活动也都体现了晋商文化,如对联内容大都是“出门见喜,见面发财”“上下左右昌兴,东西南北进财”。有的也体现了山西地域特色,如在大院中间堆放一块很大的炭块,上面贴上“满院生金”的春联,显然这也与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相关。此外,除去春联,祁县各家会在自己的房前门外挂几道绘纸,有些心灵手巧之人会把绘纸的两个角剪成各种各样的对称图案,家家不同,而且绘纸的悬挂要有黄、粉、绿、桂(橙色)的顺序,以求吉利。

 

http://s10/middle/5a7c574at9b70a0705b09&690

街门挂绘纸

 

http://s4/middle/5a7c574at9b70a24c1ee3&690

庭院挂绘纸

    除夕夜的灯是通夜长明的。子时一过,春节正式开始。

    初一的第一件事即开门墩旺香,即把整把的线香点燃后竖立在院心和门前中央。人们相信最先点燃旺香的人家这一年会消病免灾、兴旺昌盛。

    第二件大事是上寺庙和家庙祠堂敬香,讲究愈早愈好,俗称抢头炉香。以往商号通常是掌柜亲自去上香,长袍马褂、衣帽整齐。上香之后,家庭中依尊卑次序举行拜年仪式。中午祭祖拜神祗。族长要表彰光宗耀祖的族人,重申道德传统,规范合族言行,训叱缺德败风之辈。祭祀完毕合族共吃团圆饭。大户人家颇为讲究,必须吃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八碗八碟”。

    “八碗八碟”是祁县一道系列的传统筵席佳肴,其制作工艺烧、熬、炸、烹、酿、炖、焖、煮、蒸等缺一不可。祁县有句俗话:“烧七成,煮八成,要吃熟的上笼蒸。”

 

二、元宵节——大红灯笼高高挂

    祁县传统元宵灯节处处体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是祁县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以大院闻名的祁县,最大的特色就是各个大院都高挂着必不可少的大红灯笼。“灯”谐音“丁”,寄寓着添丁加口,人丁兴旺,也象征着小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古旧的院子被灯笼点缀得焕然一新,夜晚看去,灯光摇曳,与满街的灯饰交相辉映。

    祁县的元宵节为十四至十六夜,活动内容基本以喜庆娱乐为主,商业文化成为主角。祁县元宵节习俗活动一种是沿古城街道表演社火节目,另一种是在各大街通衢、交通要道设置的以棚为中心的展演。无论从规模形式还是习俗活动的组织传承看,祁县元宵节都体现出浓郁的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交融互渗的特点。

    正因为祁县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又有明清以来崛起的晋商们参与其中,使各类传统节目代代相沿。人们在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举办春节、元宵活动的过程中,靠老辈传带,靠艺人们口传心授,不仅传承了节日的内容,也传承了节日所蕴含的期盼团圆、追求和谐、诚信仁义、开拓进取的地域文化精神,各类表演活动中也渗透着晋商“人人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仁义宽厚”的经营理念。

    每当夜深之时,红红的灯笼就会点燃,伴随着遐思摇曳,祁县古城的一砖一瓦都仿佛述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http://s4/middle/5a7c574at9b70a3e81b83&690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三、祁县年俗活动

    1.社火

    社火是祁县民众在元宵节期间进行的一种街头表演艺术。以晋商为纽带,祁县的各类社火节目成为融汇不同地域、不同品类文化艺术的宝库。有关晋商走镖、传统秧歌、算盘表演、大院迎亲表演等成为当地的特色。

    祁县的社火活动按使用道具和表演活动可分5类:空间造型包括铁棍、背棍、高跷、抬阁、撅棍;模仿表演如龙灯、狮子、牛斗虎;技巧表演代表节目有二鬼摔跤、火流星;道具表演有钻钱鬼、旱船、竹马、刘三推车等;戏曲表演类主要是祁太地方秧歌。经常上演的娱乐节目达30多个。

 

http://s6/middle/5a7c574at9b70a533fd55&690

背功

http://s9/middle/5a7c574at9b70a6665d98&690

 

大头娃娃

http://s3/middle/5a7c574at9b70a7cce8c2&690

 

旱船

http://s16/middle/5a7c574at9b70a92ff23f&690

 

舞龙

    而正月十五晚上的焰火表演(方言称放火)也是祁县年俗的一部分,十五这天,全县人民聚集在县城,观看白天的社火表演和晚上的“放火”,没有进城的村民则站在自家的房顶上,朝着县城的方向,享受普县同庆的喜悦。

2.彩棚 

    彩棚是祁县元宵节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活动,又称社棚,是元宵节期间搭设的神棚。最早是由神社组织用于祭神的仪式活动,宋代已有雏形,明清以来,随着商业的繁荣,棚的规模、功能得以扩展,以供祭为主题,展演内容除了所供之神及供品之外,还有古玩陈列、古乐演奏、戏剧秧歌表演等。棚的搭设与展列物品均由各财东提供,在一定意义上,棚成为商家在传统元宵节场景活动中展现与宣传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场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祁县人民的年俗中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但祖宗的传统也一直没有丢弃。相信随着祁县经济的振兴,祁县的年俗讲被更多的人所知,而其中的晋商遗韵也将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晋商诚信为人为商的陶唐遗风。

 

(《远情》,06年央视开年大戏,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片尾曲,山西人谭晶演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下半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