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二之可园

2022-12-22 23:07:27
标签: 旅游 文化

                                     苏州园林二之可园

       苏州可园,始建于五代末年,初为吴越国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池馆的一隅,后渐废。又名近山林、乐园,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位于城南三元坊(人民路70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两园大门相对而望,中隔葑溪,北宋时就是沧浪亭的一部分。

       南宋时韩世忠居沧浪亭时,辟其址为宅院,增修扩建,成为“韩园”宅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巡抚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名“近山林”。清代朱珔,正谊书院掌院在《可园记》中说:吾又闻可园本名乐园,取诸知、仁乐山、水,而人或误为行乐之乐。乾隆间,大吏谓行乐不可训也,遂易之曰可园云。清嘉庆十年(1805),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在可园内主持创办了正谊书院,取名“正谊”,意在“培养士气,端正人心”。光绪十四年 (1888),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1902 年,江苏巡抚聂缉规将正谊书院正式改为苏州府中学堂。1912 年,江苏省都督府下令撤销苏州府中学堂,并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改名的吴县县立第一中学,史称草桥中学。1914 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 初名第二图书馆于此。

       清嘉庆年间创办正谊书院时,可园占地20余亩,规模较大,有挹清堂、坐春舻、濯缨处等景点,泾县朱珔任正谊书院掌院是,曾在《可园记》中描写到:“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法可绝故颜,堂曰艳清。池亩许,蓄倏鱼可观,兼可种荷,缘崖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舫,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庞可步,出廊数武屋三楹,冬日可延客,曰灌缨处,旧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孺子之歌,可以灌缨也。”

       现可园总占地面积7760平方米,由濯缨处、博古堂、博约楼、碑廊、正谊书院、坐春舻、挹清堂等组成。东部区域以正谊书院为核心,西部区域则以小西湖为核心。

      挹清池

      挹清池,别名“小西湖”,是可园的核心,围绕挹清池,修建有挹清堂、坐春舻等。 

      挹清堂

      位于小西湖北岸,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可园的主厅之一。面水靠山,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而起名挹清堂。园之堂,广深可容,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颜堂曰挹清。”古时为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场所。

       坐春舻

       始建于清道光七年,为一船舫式建筑,位于小西湖西岸,船头朝东,船尾接廊,实为一间小轩。取宋代词人黄庭坚《鹧鸪天》中: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可园记》中: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舻,可听风,可观月,可谓相得益彰。

       濯缨处

      濯缨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名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与沧浪亭遥相呼应。正中梁下悬匾额“濯缨处”,两侧楹联:辞借离娄漱石洗心明志趣;景随骚客吟诗赋句喻风情”。此处旧时为教员办公室,民国初年,可园作省立图书馆时,“挹清堂”为阅报室,“濯缨处”则为儿童阅览室。为儿童阅读室。

       学古堂

      位于花园中部,为书院的主体建筑,座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卷棚歇山顶。三面环以回廊,廊前设有低栏。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汪志伊建正谊书院时曾为“讲堂”,后改为四面厅形式,取名学古堂。堂前遍植梅花,旧时曾有古梅“铁骨红”,有“江南第一枝”之誉。旧时为学术交流的场所。

       堂内四面墙壁均置明窗,正中高悬“学古堂”匾额,匾下屏风上彩绘“文会图”,长3.2米、宽2.1米,由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瀚绘制。

      博约楼

       博约楼东接曲廊,西连碑廊。二层建筑,上下各五楹,单檐硬山顶。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曾藏书籍八万余卷。 博约寓意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据《学古堂记》载:“书楼五楹,颜其堂曰“博约”。中祀高密、新安二大师之位。楼储四部书八万卷以上。……“底层称博约堂,以前曾供奉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和宋代理学家朱熹画像,现为瓷器展。堂内抱柱楹联:沐缨濯足智水仁山沧浪钟俊逸;缃帙涛笺芸编秘笈瑯嬛富收藏,为谢文涛撰写。

       博越楼相连的碑廊,刻有清代朱珔,正谊书院掌院的《可园记》、光绪二十二年诸可宝撰文并篆额,钱新之刻石《学古堂记》、陶小沚先生遗像碑等。

      可园西北角还有一隅堂和冬合楼。一隅堂前后开门,前正门对着花园,后门对着冬合楼。

冬合楼
来自网页

      正谊书院

      清嘉庆十年(1805),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在可园内主持创办了正谊书院,取名“正谊”,意在“培养士气,端正人心”。正谊书院是当时苏州著名的教授西学的书院之一,晚清启蒙思想家冯桂芬曾在此担任主讲。正谊书院的创办,以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办学宗旨,故取名正谊。因为倡导西学,苏州第一批留学生也是从正谊书院出发,前往国外深造。在私塾更为普遍的清代,正谊书院是当时苏州第一座官办书院,类似于现在的公立学校。

       书院由前厅和后厅组成,前厅主要是供祀的主要场所,供祀郑玄、朱熹,厅内其他空间为可园、正谊书院历史、书院掌院题名介绍。两边边间介绍正谊书院培养的杰出人才,有陆润痒、吴大澂等代表人物。厅内中间高悬“正谊书院”匾额,冯桂芬书,两侧楹联:送青排闼,看近水远山,清风明月;据典引经,有楚骚汉赋,朱注郑笺。

       后厅为讲堂,是书院核心部分,正中设高八十公分的讲坛,上摆红木雕花座椅,为山长讲席之用。讲台之后楠木屏门,上面阴刻掌院朱珔撰写的“可园记”。堂中高悬御赐四字龙纹金匾“正谊明道”,两边墙上挂木屏四条,分别为“正者端也,谊者义也”、“培养士气,端正人心”。堂内设状元桌椅等家具陈设,两边边间分别介绍书院名人和书院山长。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